【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 王晓明. 大明湖主要营养元素时空分布特征与动态模拟[D]山东大学, 2011
.
|
[2] | 黄玉洁. 太湖典型湿地恢复区植物群落及沉积物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
[3] | 赵利. 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群落生态位及优势伴生杂草化感作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1
.
|
[4] | 刘鹰. 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及循环水流转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1
.
|
[5] | 胡雪峰. 上海市效中小河流水污染现状及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 2001
.
|
[6] | 谢可军. 设施养鳖废水牧草生物滤清生态工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
[7] | 金秋. 大型海藻孔石莼对赤潮微藻克生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克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D]中国海洋大学, 2005
.
|
[8] | 丁玲. 水体透明度模型及其在沉水植物恢复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
|
[9] | 雷泽湘. 太湖大型水生植被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 2006
.
|
[10] | 方云英. 不同水生植物吸收去除水体氮效果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0 条
[1] | 陈玲玲,林振山,濮培民,徐尧. 重富营养化水体内凤眼莲生长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8)
.
|
[2] | 王维,郭青,赵旭涛. 污水处理回用于农业灌溉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9)
.
|
[3] | 吴爽,丁绍刚,康红涛. 他感作用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5)
.
|
[4] | 于世龙,韩玉林,付佳佳,黄苏珍. 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1)
.
|
[5] | 吴富勤,刘天猛,王祖涛,王跃华,和树庄. 滇池凤眼莲生长对水生植物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5)
.
|
[6] | 刘艳平,许继宏,翟赛亚. 水面种植高等植物在滇池水治理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6,(11)
.
|
[7] | 蒋业林,丁凤琴,束维虎,钱朝兵,唐里爱. 仿生态池塘环境下泥鳅生长、存活和经济效益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08)
.
|
[8] | 李维新,张玉书. 应用凤眼莲养鱼效果的研究[J]水产科学, 1992,(05)
.
|
[9] | 颜京松. 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Ⅰ特征和原理[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05)
.
|
[10] | 颜廷梅,杨林章. 苏南水网地区农田钾素资源概况及潜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0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 彭建华,陈文祥,郑金秀. 综合生物措施处理养殖废水初探[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2] | 方群,崔莉凤,黄振芳. 水生植物化感作用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 2008
.
|
[3] | 颜京松,王如松. 近十年生态工程在中国的进展[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 2001
.
|
[4] | 王敏. 生态工程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
[5] | 濮培民,马永兵,李正魁,张晋芳,成小英,张文华,李裕红. 同步实现西部振兴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对策——红枫湖水质生态修复工程的启示[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 2010
.
|
[6] | 蒋菊生,陶忠良. 解决我国热带水果保鲜问题的生态工程体系初探[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3
.
|
[7] | 蒲朝龙. 营造雅安有机畜牧业生态位 构筑长江上游草地生态屏障[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3
.
|
[8] | 王益群,张光生,那中元. 巨紫根水葫芦治理湖泊(水库)蓝藻新进展[A]2011(第五届)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 2011
.
|
[9] | 刘振宇,刘彬. 青蒿素抑藻缓释体的毒理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 20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