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霍洁. 高强低合金管线钢相变行为及其组织性能[D]天津大学, 2012 .
[2] 邹庆华. 贝氏体等温处理对低碳Si-Mn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天津大学, 2012 .
[3] 胡星. 基于材料硬化的高强度钢板压边力设计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 2007 .
[4] 刘勇. 高强度钢板的非回转对称成形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 2008 .
[5] 马正鹏. 物理拉深筋对高强钢板成形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其结构参数优化[D]山东大学, 2009 .
[6] 张文博. 阀门密封材料低温特性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2012 .
[7] 伍玉琴. 超高强度钢板Docol1200M温弯曲成形极限及回弹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 2012 .
[8] 赵阳. Docol1200M超高强钢板温拉胀成形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 2013 .
[9] 邓鹏. 超级贝氏体钢的相变和组织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13 .
[10] 马秋佳. 新型高Cr铁素体耐热钢等时奥氏体化相变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赵英利. 1500MPa级直接淬火马氏体钢的组织控制与强化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
[2] 韩会全. 低碳硅锰系冷轧连续退火DP钢组织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 , 2009 .
[3] 刘庆冬. HSLA铁素体钢中Cu析出强化和奥氏体韧化的原子探针层析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 2012 .
[4] 王素芬. 低碳薄板冷轧及连续退火过程组织预测[D]燕山大学, 2013 .
[5] 郑磊. 微量元素对低合金钢大线能量焊接热影响区脆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
[6] 石文鹏. 多臂聚乳酸合成及其结晶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 2013 .
[7] 李贞顺. Q690钢板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特征及热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 2014 .
[8] 付波. 高强韧多相钢工艺、组织、性能及相互关系的物理模拟[D]北京科技大学, 2015 .
[9] 姜伊辉. 基于解析模型的形核—长大型固态相变动力学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15 .
[10] 宋韶杰. 扩散型固态相变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1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9 条
[1] 邝霜,康永林,于浩,齐秀美,刘仁东. Fe-C-Mn系冷轧双相钢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8,(08) .
[2] 田志强,唐荻,江海涛,曾明. 含钒超细晶双相钢的细化机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0,(01) .
[3] 赵征志,牛枫,唐荻,赵爱民,金光灿. 超高强度冷轧双相钢组织与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0,(10) .
[4] 窦婷婷,康永林,于浩,邝霜,尹显东,刘仁东. 连续镀锌DP600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 2006,(S1) .
[5] 崔约贤,杨德庄,王继业. 双相钢中奥氏体形成部位的电镜观察[J]金属科学与工艺, 1986,(04) .
[6] 雷廷权,谭佃龙,王明微,张久信. 预先冷变形对09SiMnCrMo钢临界区奥氏体化过程的影响[J]金属科学与工艺, 1990,(01) .
[7] 陈弋生,余永宁. Fe-C-Mn系亚共析钢临界区奥氏体长大研究[J]金属科学与工艺, 1990,(04) .
[8] P.Wollants,B.C.De Cooman. Effects of Alloying Elements on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 of Equilibrium Phases in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Steel[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03,(03) .
[9] 丁志敏,闫颖. 退火组织慢速加热时奥氏体的几种形态[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0,(01) .
[10] 邝霜,康永林,于浩,刘仁东,严玲. 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组织的转变[J]钢铁, 2007,(1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黄飞,洪永昌,朱国辉. 热处理对含Cr冷轧双相钢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邝霜,康永林,于浩,刘仁东,严玲. 热镀锌线生产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组织性能分析[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