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 条
[1] | 邓华堂. 缺须盆唇鱼的生物学及其资源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2] | 杜孝田. 元江越鳠的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3] | 马国强. 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的形态学、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4] | 李昂. 中、日白姑鱼的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5] | 张晓霞. 耳石形态对凤鲚、湖鲚和刀鲚识别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6] | 王巍令. 斑尾复鰕虎鱼耳石成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7] | 张国政. 黄海小黄鱼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8] | 赵天. 基于耳石技术的唐鱼自然种群死亡特征和生活史策略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 2011
.
|
[9] | 李建军. 长江中游九江段四大家鱼仔幼鱼的耳石特征及生长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 2011
.
|
[10] | 朱其广.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D]南昌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 刘名. 太平洋鲱和大头鳕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2] | 王英俊. 傅里叶分析在鱼类耳石形态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3] | 叶振江. 中国海洋鱼类耳石形态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4] | 高永华. 黑龙江地区野生鲤鱼耳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
|
[5] | 柴毅. 中华鲟感觉器官的早期发育及其行为机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6
.
|
[6] | 杨良锋. 密云水库和白洋淀鲤鱼耳石矿物与环境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
|
[7] | 赵海鹏. 长江中上游几种经济鱼类的血液学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
[8] | 李红敬. 黑斑原鮡个体生物学及种群生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8
.
|
[9] | 王茂林. 海水中钙镁离子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和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
[10] | 胡茂林. 鄱阳湖湖口水位、水环境特征分析及其对鱼类群落与洄游的影响[D]南昌大学, 2009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8 条
[1] | 解玉浩,李勃,富丽静,R.L.拉特克,王志余. 鸭绿江香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J]动物学报, 1995,(02)
.
|
[2] | 解玉浩,唐作鹏,解涵,李勃,张世东,于福. 有明银鱼耳石显微结构和微化学研究[J]动物学报, 2001,(02)
.
|
[3] | 杨明生,王剑伟,李文静. 厚颌鲂年龄材料的比较[J]动物学杂志, 2004,(02)
.
|
[4] | 史方,孙军,林小涛,刘汉生. 唐鱼仔鱼耳石的形态发育及日轮[J]动物学杂志, 2006,(04)
.
|
[5] | 邓维德,赵亚辉,康斌,张春光,叶恩琦. 耳石在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学杂志, 2010,(02)
.
|
[6] |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耳石的生长特性[J]动物学杂志, 2012,(01)
.
|
[7] | 陈春娜,黄颖颖. 圆口铜鱼的生物学及病害学等研究现状[J]水产科学, 2009,(11)
.
|
[8] | 解涵,金广海,解玉浩,刘义新,李文宽. 依耳石显微结构判断安氏新银鱼的早期生活史[J]水产科学, 2010,(01)
.
|
[9] | 胡茂林,吴志强,刘引兰. 鄱阳湖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过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5)
.
|
[10] | 董双林,王志余. 国外对鱼类耳石日轮生长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88,(Z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解玉浩,唐作鹏,富丽静,李勃,孙键,汪兆生,杨天祥,杜龙君. 柴河水库大银鱼的生物学[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 199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