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杨学兵. 基于变论域Fuzzy-PID在真空冶炼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
[2] 王鹏程. 氧化铝真空碳热还原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3] 夏侯斌. Al-Zn-Fe-Si渣再生金属铝及锌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
[4] 史爱波. 综合利用热镀锌渣制取纳米ZnO的工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1 .
[5] 郑岩松. 纯铜钎料低真空钎焊不锈钢油冷器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
[6] 何宁. 焊锡真空脱铅炉计算机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1 .
[7] 赵锴. 活性钎料与金刚石膜的润湿性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02 .
[8] 郭红. 铜与不锈钢的真空钎焊[D]武汉理工大学, 2003 .
[9] 李和文. Fe-Cr-Mo高温高阻尼合金的研究[D]四川大学, 2003 .
[10] 徐毅. 片状锌粉制备研究[D]中南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刘大春. 从含锌铟复杂物料中提取金属铟新工艺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8 .
[2] 贾国斌. 若干铅基合金真空蒸馏分离提纯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
[3] 熊利芝. 真空碳热还原处理含锌氧化矿获得高纯锌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4] 谢兆凤. 火法—湿法联合工艺综合回收脆硫铅锑矿中有价金属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5] 陈为亮. 真空精炼锂的研究与氧化锂真空碳热还原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 2000 .
[6] 郭兴忠. 锌铅分离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 2002 .
[7] 朱福良. 铅锑复杂硫化矿铅锑分离的理论及新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3 .
[8] 李志华. 真空中煤还原氧化镁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4 .
[9] 蒋渝.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氢等离子体制备机理及其润滑减摩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 2004 .
[10] 邓长辉. 真空感应炉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8 条
[1] 于月光,陈伯平,王玉刚,傅杰. 钢真空感应熔炼过程痕量元素挥发的动力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3,(06) .
[2] 黄鑫,贺子凯. 真空蒸馏硫磺渣提取元素硫[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2,(04) .
[3] 于月光,陈伯平,王玉刚,屠宝洪,傅杰. 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微量Bi的挥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4,(06) .
[4] 杨彦明,蒋渝,陈家钊,涂铭旌. 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Zn粉工艺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4,(01) .
[5] 李良,丘克强,谭燕芝,任吉存,陈启元. 废干电池真空法脱汞处理[J]电源技术, 2004,(05) .
[6] 蒋渝,赖庆贵,杨彦明,管登高,陈家钊,涂铭旌. 纳米镍粉制备中影响产率的关键因素[J]电子元件与材料, 2004,(01) .
[7] 吴昊,王继民,顾珩,程华月. 真空气相燃烧合成超细氧化铋粉体的制备技术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 2008,(04) .
[8] 严红革,陈振华,康智涛,陈刚,黄培云. 无限固溶合金系纳米粉末中相生成规律的研究[J]功能材料, 2002,(04) .
[9] 付永启. 动态真空镀铬临界速度确定[J]光学精密工程, 1997,(01) .
[10] 赵肃武,刘春明. TM210A钢冶炼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0)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齐立君,蔡洪涛. Nb-1Zr与1Cr18Ni9Ti高温真空钎焊工艺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
[2] 林艳,谢刚,杨大锦,曾桂生. 粗锑电解精炼除砷的工艺研究[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
[3] 熊利芝,陈启元,尹周澜,张平民,何则强. 氟化钙存在下异极矿的真空碳热还原[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 2012 .
[4] 卜二军,李玉银,朱文玲,徐晓,王晓晖. 镀锌锌渣的完全回收技术研究[A]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 2011 .
[5] 张华锋,郑剑平,杨启法,张征,李鑫,赵俊. Mo-Nb合金单晶高温内压蠕变性能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