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梁建明. 离子交换型Mazzite及Levyne沸石储氢性能的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1 .
[2] 廉贞霞. 亚硅基锗烯及其衍生物与π键化合物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济南大学, 2011 .
[3] 王东杰. 四氮唑质子载体接枝硅烷偶联剂用于质子交换膜[D]郑州大学, 2012 .
[4] 杨华. 系列Ni(Im)配合物的研制及结构中氢键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1 .
[5] 孔德信. 菌生素及其类似物的分子内氢传递反应与光敏活性[D]山东师范大学, 2002 .
[6] 金艳玲. 甲酰胺及其衍生物分子氢键团簇的从头计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3 .
[7] 王海燕. 几种类型氢键结构的电子密度拓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5 .
[8] 范文杰. 应用ABEEMσπ模型研究氢键与分子构象稳定性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 2005 .
[9] 张会琴. 锂离子电池掺杂正极材料的量化计算及氢氰酸协同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
[10] 于海彬. 不饱和硅烯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济南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傅建华. 硫化铜矿浸矿细菌超微结构与吸附机理及SFORase的纯化[D]中南大学, 2004 .
[2] 李东飞. 氢键对费米共振的影响[D]吉林大学, 2012 .
[3] 麻宁. 氢键吸附树脂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D]南开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梁国明,张会琴. 氢氰酸与水的异构化反应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
[2] 张会琴,梁国明. HNC→HCN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
[3] 林锦良,曾启华. 水对乙腈溶液中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促进的研究[J]广东化工, 2015,(11) .
[4] 傅建华,邱冠周,胡岳华. 浸矿细菌表面性质研究[J]金属矿山, 2004,(09) .
[5] 李家政,孙江晓,史作清. 氢键吸附及其展望[J]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1,(06) .
[6] 牛淑云,金晶,范洪涛. 系列Co~(n+)配合物中奇妙的氢键网络[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
[7] 牛淑云,隋丽丽,金晶,玉占君. 氢键在构建超分子[Cu(C_6H_4NO_2)_2(H_2O)_3·H_2O]中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
[8] 李朝明,金晶,玉占君. 系列M-咪唑配位超分子的晶体结构及性能(M=Cu~(2+),Ni~(2+),Co~(2+))[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
[9] 赵力民,金晶,孙丽萍,牛淑云. 由氢键构筑的钴(Ⅲ)配位超分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电性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
[10] 玉占君,赵君,金晶. 两个Co(Ⅱ)配位超分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谱[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