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梁亮. 土壤水分δ~(18)O变化对城市热岛的指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
[2] | 尹慧.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径流的同位素示踪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8
.
|
[3] | 杨淇越. 黑河流域大气降水环境同位素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
|
[4] | 吴华武. 湘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水体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
|
[5] | 吴美榕.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福建晋江科任老红砂剖面气候记录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2
.
|
[6] | 李亚举.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冰中稳定氧同位素演化过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2
.
|
[7] | 王立伟.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定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2
.
|
[8] | 李小飞. 乌鲁木齐河流域湿季水体中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示踪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
|
[9] | 郑熠. 近49年来腾格里沙漠边缘气象要素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 2014
.
|
[10] | 臧娅琳. 羊卓雍错流域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 张科.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 2010
.
|
[2] | 李巧媛.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冰川的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
|
[3] | 宋磊. 晚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更尕海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 2012
.
|
[4] | 刘毅. 南中国海与东南极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记录与研究方法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
|
[5] | 张国梁. 贡嘎山地区现代冰川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 2012
.
|
[6] | 黄一民. 洞庭湖流域水循环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4 条
[1] | 谢自楚. 青藏高原达索普冰川浅孔冰芯中δ~(18)O值对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响应[J]冰川冻土, 1999,(01)
.
|
[2] | 姚檀栋,孙维贞,蒲健辰,田立德,焦克勤. 内陆河流域系统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中δ~(18)O与温度关系研究[J]冰川冻土, 2000,(01)
.
|
[3] | 康世昌,秦大河,Paul A. Mayewski ,Cameron P. Wake ,任贾文. 近200a来珠穆朗玛峰北坡远东绒布冰芯气候记录[J]冰川冻土, 2000,(03)
.
|
[4] | 秦大河,姚檀栋. 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回顾与展望(英文)[J]冰川冻土, 2000,(03)
.
|
[5] | 章新平,姚檀栋,中尾正义,焦克勤. 古里雅浅孔冰芯所记录的夏季风盛行时δ~(18)O与海温以及与500hPa高度场的关系[J]冰川冻土, 2000,(04)
.
|
[6] | 余武生,姚檀栋,田立德,王瑜,孙维贞. 青藏高原西部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 2004,(02)
.
|
[7] | 何元庆,庞洪喜,卢爱刚,章典,张忠林,宁宝英,宋波,赵井东,院玲玲. 中国西部不同类型冰川区积雪及其融水径流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时空变化及其气候效应[J]冰川冻土, 2006,(01)
.
|
[8] | 薛积彬,钟巍,赵引娟. 广州大气降水中δ~(18)O与气象要素及季风活动之间的关系[J]冰川冻土, 2008,(05)
.
|
[9] | 李亚举,张明军,王圣杰,李忠勤,王飞腾. 我国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 2011,(03)
.
|
[10] | 章新平,孙维贞,刘晶淼. 西南水汽通道上昆明站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05)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周明,陈中笑. 利用二元回归方法分析我国降水的同位素效应[A]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 20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