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0 条
[1] 刘洪霞. 粪鬼伞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和对S-180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 2010 .
[2] 罗珊珊. 马尾树内生真菌D4115活性代谢产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3] 龚拯. 双孢蘑菇单孢子杂交及杂交菌株酯酶同工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4] 刘金哲. 中药食药用菌复合保健制剂改善记忆作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5] 高宇. 蛹虫草固体发酵工艺及其菌质多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6] 孙若芸. 深黄被孢霉固态发酵生产油脂的工艺参数及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7] 徐振杰. 高产油脂红酵母的选育及其NADP依赖型苹果酸酶基因保守片段的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8] 胡景霞. 蛹虫草BYB-08菌株固态发酵研究及其菌质产品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9] 王紫. 槐杞黄浸膏通过smad2依赖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途径抑制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CTGF合成[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10] 李电. 古尼虫草液体发酵和多糖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李典忠.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子实体及发酵液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2 .
[2] 李羿. 茯苓优良菌种的选育、保藏和液体发酵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3] 杜冰. DHA的发酵生产及代谢调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01 .
[4] 崔凤杰. 灰树花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及其菌丝体抗肿瘤糖肽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6 .
[5] 李楠. 微生物利用甘蔗糖蜜发酵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D]广西大学, 2008 .
[6] 周蓓. 参桃软肝方对中晚期肝癌保肝抑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
[7] 郑同宝. 扶正补虚方药治疗肝癌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
[8] 任建庄. 槐耳清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9 .
[9] 郭霞. 桑黄发酵过程优化及其多糖代谢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
[10] 陈瑜. 槐杞黄对小鼠IgA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6 条
[1] 邓超,邬敏辰. 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5) .
[2] 霍光明,张李阳. 药性菌质对提高暗纹东方鲀免疫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3] 陈玉胜,阮鸣,张李阳,饶玉鹏,孙明丽. “芝芪菌质”发酵配方的筛选及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4) .
[4] 阮鸣,张李阳,陈玉胜,饶玉鹏. 芝芪菌质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8) .
[5] 张东升,夏荣光,张凌裳,王红连,杜郭君,赵晓联. 以葛根为基质的灵芝发酵和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1) .
[6] 高明燕,罗霞,郑林用,余梦瑶,许晓燕,江南,王世宽. 侧耳属真菌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
[7] 郑艳. 浅谈中药的创新选题[J]安徽医药, 2003,(04) .
[8] 苏建树,刘白宁,田平芳,林强,赵有玺,葛喜珍. 微生物发酵对川乌、附子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9] 李羿,万德光,钟世红,李晨. 天然茯苓和液体发酵茯苓质量标准的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9,(04) .
[10] 高宇,程俊文,贺亮,吴学谦,李玉,付立忠,胡传久. 蛹虫草固体培养菌质粗多糖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 2011,(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汪维云.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8 .
[2] 万海同,葛立军. 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 2009 .
[3] 戴丹丹,张佐,周雪娥,王卫倩,谢小梅. 雷公藤菌质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 2007 .
[4] 罗闳丹,戴丹丹,刘霞,王卫倩,谢小梅. 双向固体发酵对雷公藤减毒持效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 2007 .
[5] 张光亚. 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策略[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6] 庄毅,张李阳,谢小梅. 中国药用真菌事业发展阶段目标的设想[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7] 杨俊璋,苏明声,王卫倩,谢小梅. G菌双向性固体发酵的生物量测定[A]2008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8] 张普照,谢小梅,舒任庚. 灵雷菌质化学成分的研究[A]2008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9] 王身艳,陈建伟,张蔚学,蒋亚平. 双向发酵对白芍HPLC指纹图谱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A]2008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10] 罗闳丹,苏明声,周雪娥,谢小梅. 灵雷菌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A]2008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