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邱晓丽. 基因枪介导的多基因共转化小麦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5
.
|
[2] | 崔雪梅. 水曲柳与暴马丁香体胚发生褐化外植体的生理生化状态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1 条
[1] | 成广雷. 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
[2] | 李惠华.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激素代谢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
[3] | 王兴翠. 生姜离体叶片植株再生体系及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4] | 佘茂云. 小麦组织培养再生相关基因克隆及分子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5] | 林玉玲.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SOD基因家族的克隆及表达调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6] | 蔡英卿.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SERK等胚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7] | 齐力旺. 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与遗传转化系统建立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0
.
|
[8] | 周思军. 大豆抗虫基因转移及其转化系统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
[9] | 陈伟.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胚胎发育的生理生化基础[D]福建农林大学, 2000
.
|
[10] | 王萍. 大豆组织培养体系优化与双价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3 条
[1] | 穆清泉,梁雅芹,范永强,冷鹏,张元湖. 聚乙二醇浸种对绿豆萌发过程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9,(11)
.
|
[2] | 费永俊,王燕,赵庆华,肖苇. 无土基质立体栽培条件下半夏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3)
.
|
[3] | 孙同虎,孙秀玲,薄鹏飞,杜希华. 番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4)
.
|
[4] | 张涛. 芸芥体细胞胚胎成熟的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
.
|
[5] | 程力辉,漆燕玲,李玉萍. 半夏人工种子种皮基质配比对萌发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
|
[6] | 明兴加,冯婷婷. 中国石斛属植物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6)
.
|
[7] | 王非,薛白鹭,王一然,李响,姜思佳,何晓慧,隋文静. 园林植物体胚发生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1)
.
|
[8] | 费永俊,吴楚,王艳安,肖苇,赵庆华. 无土基质立体栽培条件下半夏生物量分配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03)
.
|
[9] | 张宝红,郭腾龙. 我国棉花生物技术研究的成就及发展战略(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02)
.
|
[10] | 李志亮,邢浩春,杨清,吴忠义,张秀海,黄丛林. 白三叶转基因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09,(07)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 吴林,薛建平. 半夏组织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7
.
|
[2] | 姜福星,刘凤栾,赵梁军. 植物类原球茎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 2011
.
|
[3] | 张爱民,卢河东,朱艳芳,常莉,薛建平. 半夏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知名中医院院长暨道家文化与中医药养生论坛论文集[C], 2010
.
|
[4] | 赖钟雄,陈春玲,陈振光.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 1999
.
|
[5] | 卢秉国. 生物技术在番木瓜上的应用[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 2003
.
|
[6] | 白永富,卢秀萍.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及在烟草上的应用前景[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 2006
.
|
[7] | 赖钟雄,王凤华,陈春玲,李冬梅,赖呈纯,张妙霞,郭玉琼,李惠华,陈振光.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与应用[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8] | 张爱民,朱艳芳,薛建平. 半夏的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中药与天然药物现代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