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5 条
[1] 徐璟煜. 白灵菇和阿魏菇交配型A座位结构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龚拯. 双孢蘑菇单孢子杂交及杂交菌株酯酶同工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3] 李琳. 双孢蘑菇设施栽培优良菌株筛选及rDNA ITS序列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4] 张川. 青藏高原草地野生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及主要性状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5] 张顺萍. 草菇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拼接与多态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6] 胡晓强. 酯酶标记在杏鲍菇辅助育种中的研究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7] 弋淮. 双孢蘑菇单孢杂交育种及其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8] 秦旭升. 运用PCR-RFLP标记检测南瓜疫病菌[D]东北农业大学, 2001 .
[9] 黄晨阳. 同工酶和RAPD标记在金针菇菌株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 2002 .
[10] 齐向辉. 松乳菇及其分离菌株的RAPD-PCR分析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陈美元. 双孢蘑菇基质降解能力退化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2] 马富英. 侧耳属菌株分子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2 .
[3] 程水明. 香菇交配型偏分离现象及其遗传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4] 贾乐. 冬虫夏草原生质体育种及液体富Zn、Se、Ge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5] 张丹. 毛木耳种质资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5 .
[6] 徐学锋. 亚洲香菇系统发育学地位的重新评估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7] 李安政. 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及与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的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 2006 .
[8] 肖扬. 几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在中国香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陈世通,李荣春. 食用菌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0) .
[2] 王彪,陈体强. 核酸、蛋白质电泳及其相关技术在食用真菌学上的应用(综述)[J]福建农业学报, 2004,(02) .
[3] 陈美元. 双孢蘑菇耐热相关基因028-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福建轻纺, 2006,(09) .
[4] 曾志恒,曾辉. 双孢蘑菇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福建轻纺, 2013,(08) .
[5] 王鸿磊,丁强,吕蔚,曲威,崔从光,邹积华. 我国双孢菇菌株与国外引进菌株间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北方园艺, 2014,(11) .
[6] 林媛,陈文炳,邵碧英,王泽生,廖剑华,李寿崧,江树勋. 双孢蘑菇RAPD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食品科学, 2009,(20) .
[7] 鹿桂花,陈恒雷,吕杰,曾宪贤,张军. 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 2008,(01) .
[8] 宋思扬,曾伟,陈融,王泽生,苏文金. 一个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品质相关的DNA片段的克隆[J]食用菌学报, 2000,(03) .
[9] 廖剑华,王泽生,陈美元,李洪荣,卢政辉. 双孢蘑菇mtDNA粗提物的酶切分析[J]食用菌学报, 2001,(01) .
[10] 沈天峰,王朝江,罗信昌,池惠荣. 木耳属四个野生菌株的RAPD图谱分析[J]食用菌学报, 2001,(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王泽生,陈美元,廖剑华,卢政辉,郭仲杰,李洪荣. 双孢蘑菇丛生变异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2] 黄晨阳,谢宝贵,黄毅. RAPD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3] 边银丙,熊巧玲. 中国食用菌DNA分子标记研究的十年历程回顾[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4] 王泽生,廖剑华,李洪荣,王波,陈美元,卢政辉,郭仲杰. 中国双孢蘑菇野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5] 陈美元,王泽生,廖剑华,卢政辉,郭仲杰,李洪荣. 农杆菌介导转化双孢蘑菇耐热相关基因片段[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6] 廖剑华,王泽生,陈美元,卢政辉,郭仲杰,李洪荣. 双孢蘑菇电击转化育种技术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7] 上官舟建,刘斌,林汝楷. 不同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差异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8] 王泽生,廖剑华,李洪荣,王波,陈美元,卢政辉,郭仲杰. 中国西藏野生双孢蘑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首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6 .
[9] 陈美元,廖剑华,郭仲杰,李洪荣,卢政辉,蔡丹凤,王泽生. 双孢蘑菇耐热相关基因的转化及转化子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8 .
[10] 李海波,吴学谦,魏海龙,付立忠,吴庆其,彭华正,金群英,朱光权,孙敏华. 食用真菌的DNA指纹技术研究进展[A]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