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6 条
[1] | 姚和. 黄芪养心汤治疗病毒心肌炎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顾莉君. 护心胶囊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水平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
[3] | 梁文. 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承德医学院, 2010
.
|
[4] | 鲍捷. 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附子减毒增效配伍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5] | 吴翠. 滋肾固冲方治疗肾阴虚型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血止后调经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6] | 钟艳. 固本防哮饮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气虚证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7] | 路斌. 综合疗法治疗睑缘炎相关性干眼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8] | 武亮亮. 益气升陷汤治疗中气下陷型胃黏膜脱垂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9] | 黄晴. 人体血清水平的金属元素对抗菌药物体外抗大肠杆菌活性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10] | 刘斌. 温阳化饮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 条
[1] | 王治平. 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2] | 叶强. 附子应用环节活性物质变化与热性程度虚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
[3] | 李文华. 乌头类常用中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
[4] | 钟耀文.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的规律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5] | 李想. 中药成分与药理作用数据库系统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2
.
|
[6] | 胡一冰. 附子甘草药对组分配伍减毒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
[7] | 吴洁. 健脾益肾解毒法防治胃癌复发转移作用及对凋亡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6
.
|
[8] | 凌江红. 健胃愈疡颗粒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作用及其抗炎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6
.
|
[9] | 高秋涛. 甘草附子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5
.
|
[10] | 张硕峰. 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心脏毒效关系及甘草苷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6 条
[1] | 李德顺,周祯祥,曾祥法. 古今控制附子毒性的配伍及其机制机理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07)
.
|
[2] | 曹君迈,祁金涛,崔建宁. 甘草对水分亏缺的适应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
|
[3] | 张璇,薛赛琴. 丹草汤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 2012,(06)
.
|
[4] | 张均克. 升麻解毒药对在方剂中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08)
.
|
[5] | 王颖,陈儒燕,秦波,彭成,郭力. 附子配伍甘草对甘草总皂苷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2)
.
|
[6] | 仇志坤,冯冰虹. 甘草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抗肿瘤和神经保护作用[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9,(01)
.
|
[7] | 王元,瞿彩云,彭雪晶. 甘草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J]甘肃医药, 2011,(07)
.
|
[8] | 李思明,何俊兵,王辉,赵长琦. 湿毒清胶囊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09,(04)
.
|
[9] | 李翠兵,李勇军,郑林,周雯,王永林,左丽. 菊黄上清含片的抗菌实验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0,(01)
.
|
[10] | 周晓琳,覃慧敏,叶丰,谭宏祜. 健肝乐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3,(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 韩现芹,李健,王群. 用药动学方法研究甘草和连翘对牙鲆CYP3A活性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 2010
.
|
[2] | 何丹,刘凤琴,李焕德. 甘草解毒的研究现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9
.
|
[3] | 何丹,刘凤琴,李焕德. 甘草解毒的研究现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
[4] | 陈卫平,潘英伟. 甘草减毒作用的应用与机理分析[A]'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5] | 李永伟,杨宏志,郭云蔚,柯千山,陈伟,凌小强. 甘草甜素对HepG2.2.15细胞株CCL20的影响[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9
.
|
[6] | 杨明,刘泽玉,高亚男,苏柘僮,杨胜,邹文铨. 浅谈中药炮制的发展[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10
.
|
[7] | 冯玉鹰,萨仁格日乐. 四味沙参汤研究进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 2011
.
|
[8] | 熊文海,郑琴,喻进,薛鑫,周欢,胡双,杨佳柳,杨明. 附子配伍减毒增效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进展[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 20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