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85 条
[1] 曹玉江. 黄瓜显微结构及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关键酶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彭爱一.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九里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3] 张继曼. 黑豆红花色苷的优化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4] 吴林园. 四种形态类型诸葛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5] 李国锋. 灵武长枣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能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6] 姜建辉. 吴茱萸次碱型生物碱的全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
[7] 刘利敏. 藏药短管兔耳草总黄酮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
[8] 张宏坡. 金莲花中荭草苷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9] 路朋. 丝毛飞廉种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2010 .
[10] 于佳佳. 杏花总黄酮提取、分离、纯化和抗氧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3 条
[1] 胡荣. 白芷中欧前胡素提取分离及主要药效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2] 曹长姝. 中药臭灵丹中HTMF体外抗肿瘤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 2011 .
[3] 张杰. 小八角莲活性成分提取分离、质量控制及药效研究[D]中南大学, 2010 .
[4] 姜山. 猫眼草活性成分提取物的肺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5] 苏晓雨. 红松种壳组成及多酚提取分离与抗氧化抗肿瘤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
[6] 黄显章. 金刚藤有效物质部位抗炎药效学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7] 郑辛甜. 丹酚酸B、丹酚酸A和黄芩苷的降解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8] 杨开. 蜂花粉成分分析、功能物质提取和体外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9] 陈进军. 狗舌草提取物对L1210细胞的作用及其毒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
[10] 曾伟. 海洋放线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及菌株N350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D]厦门大学, 200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76 条
[1] 于振诚,顾寅钰,张风林,李化秀. “荧光”蚕品种雌雄荧光色素来源及代谢差异[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1) .
[2] 于振诚,刘敬全,李道义,段兆祥,刘永军,顾寅钰.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间荧光色素差异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7,(05) .
[3] 黄晓辉. 超声波乙醇提取葡萄渣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安徽化工, 2011,(06) .
[4] 沈皖梅,靳学远. 石榴叶总黄酮抗氧化性质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1) .
[5] 缪成贵,韩飞园,钟敏. 金针菇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油脂氧化作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23) .
[6] 刘松长. 分光光度法测定薄荷叶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5) .
[7] 付婕,范双喜,谷建田,韩莹琰,秦勇. 石刁柏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8] 陈春刚,韩芬霞.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3) .
[9] 陈学福,史高峰. 三叶草属植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3) .
[10] 周建青,郭珍,李林. 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提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周琳,王雁,律春燕,彭镇华. 云南野生黄牡丹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及鉴定[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 2011 .
[2] 李丽,刘传斌,肖建忠,李志斌. 高山杜鹃花色素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 2009 .
[3] 钟淮钦,陈源泉,黄敏玲,林兵,叶秀仙,吴建设. 小苍兰花色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A]2009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 2009 .
[4] 郑杰,赵先恩,史俊友,索有瑞. HPLC-DAD-MS~n快速分析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A]西北地区第六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一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 2010 .
[5] 杨维,夏杏洲,韩维栋,谌素华,王维民. 响应面法优化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 2010 .
[6] 王远明,胡华英,郁威. 洋葱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05 .
[7] 吴慧平,张喆. 六味地黄丸浸膏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08 .
[8] 徐志红,李磊,武法文,谭淑娟,张志炳.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改性及其在银杏黄酮精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 2005 .
[9] 杨琳,杨志学. 地蚕化学成分的预实验[A]2006年全国土家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10] 王振斌,马海乐. 无花果残渣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技术研究[A]2005年全国农产品加工、食品和包装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