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0 条
[1] 寇乃羽. 表面活性剂对黄土和膨润土力学及环境土工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11 .
[2] 欧阳坤. 沉水植物逆境生理及其净化作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3] 王冬青. 类水滑石材料的合成及对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4] 王爽. ABR-人工湿地联合处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废水的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2010 .
[5] 解迎双.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环境水样中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1 .
[6] 章芹. LAS/CTAB与Cd~(2+)复合污染对枫香幼苗生长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7] 袁进. BS-12两性修饰对Cd~(2+)污染土壤中小麦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8] 应启锋.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1 .
[9] 龙峰. 超滤膜—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处理LAS废水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2 .
[10] 朱延美. 环境水相中表面活性剂与盐类的物理化学关系及其对电化学过程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刘红玉. 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植物的损伤及生物降解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1 .
[2] 王兆守. 微生物降解茶叶农药残留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3] 陈玉成. 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D]武汉大学, 2005 .
[4] 朱佳. 加载絮凝技术处理彩管废水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5] 秦勇. 表面活性剂好氧初级生物降解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06 .
[6] 黄满红.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系统中典型有机物迁移转化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
[7] 杨海君. 土壤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修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6 .
[8] 张永. 表面活性剂对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环境化学行为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 2007 .
[9] 郭匿春. 浮游动物与藻类水华的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7 .
[10] 刘广容. 湖泊底泥污染化学钝化与电动生物修复研究[D]武汉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9 条
[1] 于淑池,夏秋. LAS与百螺敌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4) .
[2] 姜安玺,夏冰,李亚选. 表面活性剂LAS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02) .
[3] 雷鸣,廖柏寒. 表面活性剂的生态毒理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S1) .
[4] 丛俏,肖振林,曲蛟.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处理洗浴废水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06) .
[5] 汤奕昕,寿森炎. 影响LAS吸附和生物降解的环境因素分析[J]北方园艺, 2008,(08) .
[6] 纪树兰,谭立扬,吕晓猛,李玉兰,王湛. 固定化细胞降解LAS废水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1997,(04) .
[7] 李莉,娄玉乾,王文彬,冯金儒,张茜.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影响[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8] 宋国明,张辉,余平. LAS降解菌分离、驯化及降解能力的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 2004,(03) .
[9] 向丽君,贾云,刘火安. 两种不同驯化方法对微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0] 于晓彩,王恩德,徐微,辛哲. 改性粉煤灰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J]东北大学学报, 2005,(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吴楚. 一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