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牟善玲. 动态心电波形聚类策略的有效性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 2011
.
|
[2] | 李斐. 基于Poincare散点图与谱分析法的T波交替检测[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
|
[3] | 苏鹏宇.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预测LAD单支病变位置的机制及其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 2004
.
|
[4] | 张晓琳. 一种新型的心电监护模块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 2006
.
|
[5] | 周鑫. 基于ARM的心脏病移动监测仪[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
|
[6] | 徐长福. 心包积液56例病因及诊治分析[D]浙江大学, 2009
.
|
[7] | 郑晓婉. 基于数字化导联线的12导心电信号处理系统[D]郑州大学, 2009
.
|
[8] | 郭慧. 基于形态学的T波交替散点图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
|
[9] | 李田田. 短暂非线性交替波检测技术[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
|
[10] | 罗卓卡. 异丙嗪加重双黄连中药注射剂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4 条
[1] | 李林运,王小青. 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4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1,(05)
.
|
[2] | 程立顺,董文红,孟令毅. 特发性室速终止后的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J]安徽医学, 2001,(05)
.
|
[3] | 程立顺. 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突发多形性室速1例[J]安徽医学, 2004,(02)
.
|
[4] | 安泉,安豫,安效声. 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J]临床医学, 2009,(02)
.
|
[5] | 邓靖,吕桂芬. 心房扑动的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治疗[J]华夏医学, 2003,(06)
.
|
[6] | 吴淑华,赵超,陈尚茹. 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异常心电图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03)
.
|
[7] | 陈有昌,陈汉华,陈青萍,黄建丽,汪翠娟,林当宁,周云,陈保根,刘宇田,简肇燕,罗维. 用心电向量图与上胸部心电图标测分析J波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03)
.
|
[8] | 张琴
,陈晓婕. 高钾血症致特大高耸型T波4例报告[J]广西医学, 2003,(08)
.
|
[9] | 梁丽,陈为. 下壁导联R波切迹诊断房间隔缺损的价值[J]广西医学, 2013,(10)
.
|
[10] | 王玉燕,任秀娟,郑兴锋. 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对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4,(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