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6 条
[1] 陈林波. 茶树抗寒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2] 吴翔. 高温胁迫下香榧叶片的生理生化反应[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3] 任立超. 灰白蜡瓣花无性繁殖、耐旱性及园林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4] 陈志鑫. Hg~(2+)、Pb~(2+)、Cd~(2+)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线粒体COI基因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5] 徐永福. 广东郁南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6] 唐国梁. 不同种源翅荚木光合特性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7] 刘秀. 几种半红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育苗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8] 刘延青. 仿栗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9] 魏来. 翅荚木抗寒生理及其鉴定指标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10] 邱凤英. 几种半红树植物生物学特性、耐盐、耐水淹及造林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4 条
[1] 张妙霞. 野生香蕉(Musa spp., AB group)抗寒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2] 何小勇. 翅荚木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其抗低温胁迫能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3] 赵会芳. 新型大白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_7不育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4] 马立祥. 东北地区松属双维管束树种地理种群分异及其生态适应特征[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5] 闫绍鹏. 欧美山杨杂种扦插生根的理化与分子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6] 刘亚丽. 脂松苗木水分胁迫和越冬伤害机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7] 何文锦. 灰木相思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寒胁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7 .
[8] 韩艳婷. 葡萄镁营养生理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9] 金川. 浙江人工红树林对关键环境因子的生态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
[10] 胡永光. 基于气流扰动的茶园晚霜冻害防除机理及控制技术[D]江苏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8 条
[1] 王玉,王会,丁兆堂. 茶树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抗寒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2,(05) .
[2] 王列富,杨玉珍,彭方仁.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苗木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1) .
[3] 苑姗姗,徐爱军,高桂枝,于玲. 植物源调节剂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4] 虞梅,高桂枝,苑姗姗,韩锋,姚磊. 艾蒿提取物中激素分析及其在有机水稻上的应用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5] 杨艳春,陆国盈,李世君,韩世健,朱高浦. “旱地龙”对甘蔗伸长初期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2) .
[6] 祁军,宋桂龙,王琼. 应用于植被护坡的两种野生灌木抗旱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5) .
[7] 张强,杨玉珍,彭方仁. 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香椿可溶性蛋白的动态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1) .
[8] 姚华,赵晓英,李晓梅,董正武. 3种锦鸡儿属植物幼苗对持续干旱的生理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9) .
[9] 彭丽,翟学昌,万劲,曾斌. 5种地被植物抗寒性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3) .
[10] 陈虎,何新华,蒋雅琴,潘介春,朱建华. 龙眼寒冻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王则金,胡亮,童金华,陈纯. 贮藏温度和成熟度对番木瓜冷害影响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夏会龙,程文伟,池小雅. Cd胁迫对甘蔗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3] 柳新红,何小勇,苏冬梅,魏来,袁德义,王军峰. 翅荚木种源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 2007 .
[4] 孙世海,王学利,王丽娟,骆建霞,侯新村. 不同育苗基质对韭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6 .
[5] 谢红梅,柏劲松. 温州蜜柑抗冻丰产配套技术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 2009 .
[6] 陈隆升,彭方仁,陈永忠.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品质的地理变异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 2009 .
[7] 曾艳玲,谭晓风,张党权,谢鹏,曾晓峰.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桉树遗传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 2009 .
[8] 彭方仁,陈隆升,谭鹏鹏,梁有旺. 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成分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 2009 .
[9] 常明山,李德伟. 主成分分析法在3种桉树抗性评价中的应用[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 2010 .
[10] 杨如兴,张磊,陈志辉. 福建茶树种质的抗寒力鉴定[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