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4 条
[1] 刘桂海. 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10 .
[2] 张伟杰. 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10 .
[3] 邢利铭. 掘进巷道煤岩瓦斯流固耦合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 .
[4] 汪斌. 深部大理岩的加卸载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1 .
[5] 李成伟. 坚硬顶板采场瓦斯涌出与周期来压关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 2011 .
[6] 李冲. 邯邢地区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 2011 .
[7] 张文倩. 盐岩地下储库的材料参数概率分布估计及失效概率分析[D]山东大学, 2011 .
[8] 周伟. 水帘煤矿高位钻孔瓦斯抽采试验及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1 .
[9] 马海峰. 高瓦斯煤层采动应力对采场瓦斯压力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1 .
[10] 颜恭彬. 断层采动效应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5 条
[1] 郭佳奇. 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1 .
[2] 王睿. 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
[3] 乔伟. 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1 .
[4] 孙建. 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1 .
[5] 于小鸽. 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11 .
[6] 尹立明.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11 .
[7] 王建秀. 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2 .
[8] 郭海庆. 复杂混凝土坝坝基对坝体结构行为影响的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 2002 .
[9] 胡耀青. 带压开采岩体力水学理论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 2003 .
[10] 卢奇. 技术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3 条
[1] 陈雄,刘俊杰,吴寅,张震斌. 矿井水资源化与生态环境安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S1) .
[2] 孙明贵,唐平,陈占清. 时变边界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展望[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
[3] 冷雪峰 ,杨天鸿 ,国怀专 ,李连崇. 单孔岩石水压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 2002,(10) .
[4] 杨天鸿,唐春安,刘红元,朱万成,冯启言. 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J]地质力学学报, 2003,(03) .
[5] 黄辅强,王义海,司庆红. 济宁某井田矿井构造突水机理及防治措施[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1,(04) .
[6] 刘俊杰,陈雄,吴寅,张震斌. 矿井水资源化相关生态环境灾害响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06) .
[7] 中国生,江文武,徐国元. 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02) .
[8] 李沛涛,武强. 底板破坏型采煤工作面突水机理及治理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9] 王俊光,梁冰. 渗透动水压力作用下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
[10] 祝云华,刘新荣,梁宁慧,刘占魁.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 2008,(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李成成,潘一山. 不同地应力作用下煤体水力压裂起裂压力与裂缝扩展数值模拟[A]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创新与实践——全国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高端论坛论文汇编[C], 2013 .
[2] 杨小军,任禄红,庞永贵. 超厚砂砾岩含水层综合防治水技术在斜井中实践[A]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三:地质与测量[C],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