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09 条
[1] | 王茜. 空气电离生成气对黄瓜储藏品质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2] | 胡红. 矿区植物胁迫作用与遥感信息提取[D]山东科技大学, 2010
.
|
[3] | 王哲娟. 苯、苯酚、硝基苯对泥鳅(Misgurnus bipartius)的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
[4] | 李彩虹. 臭氧对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生理生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5] | 李勇. 臭氧与镉胁迫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及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6] | 范素芳. 土壤水分胁迫对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7] | 李红. 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光合效率光响应过程及其模拟[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8] | 赵玲玲. 纳米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镉胁迫下小麦种苗生长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
[9] | 方艳. 环境胁迫对葡萄愈伤组织中抗氧化酶及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10] | 刘露. 胡萝卜品质发育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6 条
[1] | 郑元. 刺槐光合生理特征与固碳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2] | 张怀坤.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
[3] | 乔建磊. 马铃薯雾培营养调控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
[4] | 张璞进. 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生态适应性[D]内蒙古大学, 2011
.
|
[5] | 翁定河. 马铃薯稻草包芯高产栽培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6] | 聂小保. 净水工艺中蠕虫生长繁殖、迁移分布及污染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
|
[7] | 史国安. 牡丹开花与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8] | 安玉艳. 杠柳适应黄土丘陵干旱环境的生理生态策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
.
|
[9] | 张仁和. 玉米品种抗旱生理特性与氮素调控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10] | 陈超. 红掌愈伤组织和再生团块的发育及四倍体诱导[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42 条
[1] | 李凯,杨建平,马宁,殷昭平,冯其伦. 低温处理对裸仁南瓜幼苗抗寒性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1)
.
|
[2] | 李勇,李彩虹,蒋高明. 臭氧与镉污染对冬小麦花后光合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9)
.
|
[3] | 南芝润,范月仙. 植物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5)
.
|
[4] | 万娅琼,夏静,姚自鸣. 臭氧及负氧离子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4)
.
|
[5] | 叶亚新,金进,王金虎. 稀土镧对镉胁迫小麦的防护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5)
.
|
[6] | 梁喜龙,郑殿峰,左豫虎. 病害逆境下寄主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5)
.
|
[7] | 姜小丽,秦毓茜. 植物的盐害及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9)
.
|
[8] | 黄永成,毋丽丽,郭永亚,宫长荣. 臭氧对作物的影响及其在烟草领域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
|
[9] | 丁福章,李继新,雷波,袁有波.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烟草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5)
.
|
[10] | 杨维平,吴瑞云,戴月. 秋干季节与湿润夏季对美洲黑杨“中嘉2”光合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 刘瑞峰,贾桂霞,曹玲玲. 温室弱光条件下6个百合品种光合性能的比较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 2011
.
|
[2] | 王则金,胡亮,童金华,陈纯. 贮藏温度和成熟度对番木瓜冷害影响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
[3] | 丁吉林,丁伟,张永强. 烟草气候斑点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7
.
|
[4] | 李晚忱,杜娟. 外源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在玉米中的过量表达及其对提高抗逆性的作用[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5] | 杨连新,王余龙,石广耀,王云霞,朱建国,K.Kobayashi. 近地层高臭氧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
[6] | 马均,李敏,傅泰露. 水稻开花期一些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与耐热性的关系[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
[7] | 颜丙花,唐美珍,罗琳,杨海君,李香芝. 酸雨、Cd~(2+)和敌杀死复合污染对小白菜营养品质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 2010
.
|
[8] | 梁哲军,赵海祯,王玉香,齐宏立,张冬梅,曹美莲,许爱玲. 外源SOD对棉花光合性能及抗逆性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07
.
|
[9] | 于业志,陈振德,李德全. 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A]山东省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
[10] | 李汝佳,李雪梅. 水杨酸、脱落酸和过氧化氢对镉胁迫小麦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