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3 条
[1] 张杨军. 南丰蜜橘离体再生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0 .
[2] 钟志新. 山麻鸭繁殖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3] 张洪亮. 微波辐射对麦长管蚜生态学特征及抗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4] 王淞. 鲢mtDNA D-loop区段及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 2011 .
[5] 袁文华.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 2011 .
[6] 李昀地. 重金属离子对甲烷氧化菌生长特性的影响[D]山西大学, 2011 .
[7] 王芳. 金鱼杂交种的苗种繁育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8] 谢爱林. 贵州七种负蝗染色体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 2002 .
[9] 汤晋. 雄性秦岭羚牛繁殖策略和行为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4 .
[10] 付新华. 大菱鲆消化酶的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陈辉. 杜氏盐藻耐盐渗透调节与Ca~(2+)介导的渗透信号传导[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2] 决肯·阿尼瓦什. 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3] 雷初朝. 中国四个畜种(黄牛、水牛、牦牛、家驴)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4] 吴鹏举. 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偶蹄类动物现状、栖息地和保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
[5] 李宁川. 兔及大鼠AMPK基因多态性及骨骼肌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扬州大学, 2007 .
[6] 冀德君. 中国牛亚科家畜4个结构基因的遗传分化研究[D]扬州大学, 2008 .
[7] 牛红星. 河南省翼手类区系分布与系统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8 .
[8] 秦晓庆. 空肠弯曲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9 条
[1] 李齐发,谢庄,强巴央宗,袁青妍,陈桂芳,土登. 嘉黎牦牛和荷斯坦牛4项红细胞酶活性的测定[J]动物学杂志, 2003,(03) .
[2] 曹红鹤,王毓英,陈幼春,吕健强,郑应志,许德敏,郑守义,林哲敏. 海南黄牛血清白蛋白多态性的研究[J]中国黄牛, 1988,(01) .
[3] 于汝梁,陈琳,陈幼春. 峨边花牛的染色体分析[J]黄牛杂志, 1989,(01) .
[4] 陈琳,于汝梁,陈幼春. 晋南黄牛的染色体分析[J]黄牛杂志, 1991,(01) .
[5] 张成忠,龚荣慈,徐亚欧,冯保华,冯蜀举,袁季(广光),郭云鹤. 四川黄牛的研究[J]黄牛杂志, 1992,(02) .
[6] 俞英,文际坤,朱芳贤,赵开典,宿兵,王文,林世英,刘爱华,张亚平. 云南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J]黄牛杂志, 1996,(S1) .
[7] 李齐发,谢庄. 中国地方品种牛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 2001,(04) .
[8] 秦国庆,孙金梅,常洪,邱怀,唐国学. 固原黄牛头骨变异的研究[J]黄牛杂志, 1997,(04) .
[9] 许玉德,李孔亮 ,陆仲璘. 牦牛的品种培育——1.从LDH同工酶的分析探讨野牦牛的育种价值[J]草与畜杂志, 1991,(03) .
[10] 邓艳美,叶绍辉,孙培亮. 奶牛血清与乳中LDH同工酶特性的对比研究[J]当代畜牧, 2006,(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冀德君,常洪,常春芳,耿荣庆,李永红. 海拔压力与中国牛属MSTN基因变异[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