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
[1] 徐宗可. 牛羊梨形虫PCR-RFLP分类方法的建立及部分标志基因的克隆与测序[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2] 王娜. 新型抗原传递载体在抗弓形虫病疫苗上的初步应用[D]延边大学, 2011 .
[3] 贾玉迪.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研究松毛虫部分种类亲缘关系[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4] 郎娇娇.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5] 陈巧玲.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土传烟草青枯病生防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6] 陆亚娟. 美洲斑潜蝇的种群分化研究[D]扬州大学, 2003 .
[7] 廖富荣. 水稻条纹病毒及其介体灰飞虱的遗传多样性[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8] 丁小雷. 双壳纲贝类rDNA分子系统学及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研究[D]武汉大学, 2003 .
[9] 辛玲. 三种鸡球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十株巨型艾美耳球虫ITS-1序列分析[D]扬州大学, 2005 .
[10] 谢院荣. 用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研究寄生蚌螨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D]南昌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王利霞. 泰勒虫新型诊断方法的建立和未定种生物学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2] 魏开建. 中国蚌科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3] 唐伯平. 中华绒螯蟹触角的形态发育学及绒螯蟹的分类学和方蟹总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3 .
[4] 何光志. 八种野生动物蛔虫的分子鉴定及两种蛔虫抗原基因的表达与免疫保护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9 .
[5] 赵治国. 我国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
[6] 董志国. 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群体形态、生化与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 2012 .
[7] 简子健. 建立牛梨形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及新疆流行病学调查[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8] 杨其清. 犬吉氏巴贝斯虫重组表达抗原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流行病学调查上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张代臻,唐伯平,张华彬,裴军. 中华豆蟹与太平大眼蟹ITS区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2] 黄翠琴,陈永锋,王寿昆,郑新添,李海丽. 应用特异PCR方法诊断2例猪弓形虫病[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5) .
[3] 赵大显,吴红松,吴小平,欧阳珊,邓宗觉,刘月英. 基于rRNA基因ITS-1序列探讨扭蚌和反扭蚌的分类地位[J]水产科学, 2007,(06) .
[4] 任庆娥,周春香,菅复春,冯超,张龙现. 弓形虫病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 2009,(05) .
[5] 李远宁,马朋,刘萍,李琪. 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 tuberculatus)4个野生群体ITS1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J]海洋与湖沼, 2012,(04) .
[6] 徐田军,刘楚吾,刘丽,董秋芬,杨叶欣. 基因间隔序列(ITS)在水产动物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6,(01) .
[7] 葛振萍,刘家宇,张春田. 双翅目蝇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
[8] 俞和韦,王中康,刘莉,夏玉先,殷幼平,袁青,曹月青,彭国雄. 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真菌多样性分析[J]微生物学报, 2008,(04) .
[9] 张云峰,刘福元,徐雪萍,王光雷. 猪弓形虫特异PCR诊断方法的建立[J]新疆农业科学, 2010,(09) .
[10] 翁亚彪,谢德华,林瑞庆,李华文,张德林,吴绍强,朱兴全. 弓形虫ITS及5.8S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 20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