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 条
[1] | 刘洪霞. 粪鬼伞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和对S-180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 2010
.
|
[2] | 杜明. 桑黄多糖的提取及其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3] | 范书军. 蜜环菌产甘露醇发酵条件与甘露醇测定方法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 2011
.
|
[4] | 余晨晨. 蜜环菌发酵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 2011
.
|
[5] | 刘洪娜. 蜜环菌饮料研制及其对小鼠免疫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
[6] | 武录平. 蜜环菌子实体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及其速溶剂的研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
[7] | 秦国培. 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深层发酵及其菌丝质量标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
[8] | 薛冰. 榆黄蘑的抗氧化性和榆黄蘑饮料的抗疲劳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 2011
.
|
[9] | 李小雨. 多菌种发酵玉米浸泡水和糖蜜生产单细胞蛋白[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
[10] | 兰贵红. 松乳菇多糖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3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9 条
[1] | 李福后,王伟霞,许冰. 蜜环菌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5)
.
|
[2] | 周劲松,熊辉岩,杨春江,焦迎春,盛海彦. 黄绿蜜环菌子实体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
[3] | 赵雷. 中药多糖类物质的应用研究与现状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3)
.
|
[4] | 易有金,谭周进,肖启明.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J]广西科学, 2003,(04)
.
|
[5] | 常蓉蓉,张小伟,司珂瑜,金花,刘佳楠,何琪,王萍,巩江,倪士峰. 榛蘑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 2013,(34)
.
|
[6] | 柳玲玲,毛堂芬,朱国胜,刘作易. 优质蜜环菌菌株的初步筛选[J]贵州农业科学, 2015,(01)
.
|
[7] | 吕长武,付永前,陈恒雷,吕杰,曾宪贤. 食(药)用真菌多糖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5,(11)
.
|
[8] | 吴晓旻,杨明亮,黄晓兰,阎俊,罗琼. 海带多糖的抗辐射作用与脾细胞凋亡[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3)
.
|
[9] | 周伏忠,陈晓飞,孙玉飞,宁萌,陈国参. 柱状田头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实验研究[J]河南科学, 2012,(04)
.
|
[10] | 邓超,邬敏辰. 茶树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