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4 条
[1] 刘晓静. PD兔模型脑组织中NOS的变化以及NOS抑制剂L-NNA对P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2] 徐晓霞. 词汇频率及习得年龄对额下回、额中回加工偏好的影响[D]广州大学, 2011 .
[3] 史玉兰. 亮脑啡肽在味觉厌恶学习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 2002 .
[4] 刘海旭. 电针对家兔胃运动、胃电的影响及与中缝背核的关系[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2 .
[5] 徐晓俊. 正常人和失语症病人大脑语言功能组织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6] 易雪冰. 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与100例正常颅脑的CT对比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 .
[7] 何立岩. 人脑语言认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 2003 .
[8] 季倩.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脑肿瘤诊断的临床研究[D]东南大学, 2004 .
[9] 郭亚娟. 游离缺失患者义齿修复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的变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5 .
[10] 冯占辉. 磁共振波谱分析和功能磁共振在大脑皮质发育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罗云云. DAMGO和Galantamine对铅暴露大鼠海马DG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和修复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
[2] 欧超燕.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BA能神经递质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 2012 .
[3] 沈海林. 星形胶质细胞瘤MRI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 2001 .
[4] 朱望东. 大鼠穹窿下器参与脑内神经免疫调节的形态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2 .
[5] 唐一源. 汉语认知的脑内信息加工模式[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6] 陈琰. 牙髓冷刺激痛及牙痛期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5 .
[7] 张春晓. 可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 2005 .
[8] 杨秀文. 口腔内冷热水感觉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6 .
[9] 郝庆卯.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室周器官及其它脑区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6 .
[10] 迟旭. 针刺后溪、中渚、外关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9 条
[1] 李亚明. 足底反射区疗法机理研究的探讨[J]按摩与导引, 1999,(01) .
[2] 熊克仁,熊克品,齐琼,郑培敏. 皮质下结构向隔内、外侧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的分支投射——荧光双标记法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7,(02) .
[3] 林岩松,刘敏芝,黄民,赵静然. 大鼠红核在黑质升压过程中的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97,(02) .
[4] 许春胜,段晓屹,杜绪强. 共济失调轻偏瘫综合征1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 1988,(02) .
[5] 赵淑敏,韩莉,马泉,马卫军,刘胜,孔祥玉. 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鼠嗅球微血管构筑[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3,(02) .
[6] 李子付,邱诗雄,李欣. 胼胝体梗死临床分析(附22例病例)[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02) .
[7] 韩璎,李恩中,翁旭初,陈楚晖,武少杰.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脑血栓形成的fMRI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0,(02) .
[8] 周文辉,杨智云,刘四斌,刘沛武,黄原义,吴文泽. 脑血吸虫病的CT和MR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02) .
[9] 谢志平. 脑电节律对神经元兴奋作用的理化逻辑分析[J]当代医师杂志, 1998,(09) .
[10] 詹成,张月辉,彭勇军,吴明新. 26例急性脊髓炎临床分析[J]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0,(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赵鑫. 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MEDR)技术在抑郁症中心的应用介绍[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