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2 条
[1] 林红. 肾蕨中红杉醇提取工艺与质量标准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 .
[2] 吴玲娜. 华中五味子组织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的分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3] 张世奇. 块菌香气及多糖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4] 李连启. 鸡腿菇多糖AP1结构表征及超声提取对其结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5] 刘雅静. 蒙古黄芪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茉莉酸甲酯对其黄酮含量的调控[D]内蒙古大学, 2011 .
[6] 解辉. 香蕉开放式组织培养体系研究[D]海南大学, 2011 .
[7] 张佳良. 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光敏剂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1 .
[8] 李娟花. 红豆杉内生真菌代谢产紫杉烷类物质的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 2011 .
[9] 喻晓雁. 濒危植物穗花杉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园林应用可行性的探讨[D]中南林学院, 2001 .
[10] 张春荣. 影响野葛幼叶悬浮细胞中葛根素等异黄酮类化合物产量的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丛靖宇. 甜高粱高产栽培及秸秆贮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
[2] 傅经国. 愈伤组织和冠瘿培养生物合成苦皮素A[D]郑州大学, 2001 .
[3] 姚成. 当归和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 2003 .
[4] 王龙星. 中药色谱指纹质量控制基础方法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3 .
[5] 王允祥. 杯伞(Clitocybe sp.)AS 5.112胞外多糖发酵、生物活性及结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6] 李红民. 紫杉二烯合成酶及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基因克隆与转基因研究[D]西北大学, 2006 .
[7] 程龙. 南方红豆杉中内共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耦合培养初探[D]江南大学, 2006 .
[8] 汪业春.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及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D]上海交通大学, 2007 .
[9] 李永成. 东北红豆杉悬浮细胞与内生真菌在紫杉醇合成中相互关系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3 条
[1] 何铁光,杨丽涛,李杨瑞,王灿琴,苏江. 蔗糖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与多糖积累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3) .
[2] 刘菁,李志浩,郑芳,朱雪松,孙新建,何婧,陈银华. H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路路通药材中路路通酸的含量[J]安徽医药, 2010,(03) .
[3] 刘艳,王艳,张玉萍. HPLC-ELSD法测定银杏酮酯胶囊中萜类内酯的含量[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06) .
[4] 周云,杨松杰. 红花的组织培养及基因工程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 2008,(02) .
[5] 杨玲,牛祖林,陈虎庚. 云南红豆杉组织培养条件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1) .
[6] 韩亚红,李鸿雁. 黄芪甲苷在黄芪主根侧根的分布[J]北方药学, 2006,(03) .
[7] 殷红妹. HPLC-ELSD法测定槲寄生中齐墩果酸的含量[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2) .
[8] 陈晓光,李晓楼.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
[9] 徐从立,陈海生,谭兴起,柳润辉,宣伟东. HPGFC-ELSD法测定商陆多糖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01) .
[10] 徐从立,陈海生,谭兴起,宣伟东,梁爽. HPLC-ELSD法测定天冬总呋甾皂苷中AR-Ⅰ的含量[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6,(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雷高明. 柴胡及柴胡口服液的质量分析概况[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2] 李曼玲,冯伟红,康琛,李铁林. HPLC-ELSD法测定扶肾祛毒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A]2002中药研究论文集[C],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