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75 条
[1] 高伟. 四倍体棉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刘文程. 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生物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3] 闫小丹. 八倍体小偃麦与天蓝偃麦草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4] 张东阳. 黑粒小麦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及抗氧化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5] 马颖敏. 中国侧柏地理种源核型分析与进化趋势[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6] 王爱喜. 仙客来种质核型及其分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7] 王京梅. 叶籽银杏叶生雌性生殖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8] 孙家正. 南疆栽培杏部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9] 俞琳. 珍稀濒危植物长序榆遗传多样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10] 刘奇. 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生物学特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0 条
[1] 唐丽. 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2] 黄明. 分子标记与水稻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3] 荣立苹. 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0 .
[4] 王玉山. 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5] 江锡兵.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遗传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6] 李甜江. 中国沙棘人工林衰退的水分生理生态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7] 龙茹. 湖北大老岭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和植物性系统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8] 宋森. 石鸡的分子生态及系统地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9] 张庆. 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环境解释[D]内蒙古大学, 2011 .
[10] 李志勇. 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6 条
[1] 张晗,高永超,沙伟,李汝玉,戴双. 紫萼藓科植物DNA提取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1) .
[2] 王桂芳,李光华,栾天浩. 浅谈RAPD技术与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5) .
[3] 张运锋,黄光和,李希国,谭学林. 普通菜豆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7) .
[4] 叶水英,万涛,韩柱,冯唐锴. 瑶里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9) .
[5] 殷继艳,张建国. 应用于杨树遗传进化研究中常见的几种遗传标记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4) .
[6] 李晓丽,冯志红,张京政,闫立英. 茖葱主要性状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7] 黄族豪,肖宜安,龙进. 泰和乌鸡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8] 张金洲,项智锋,王清华,李学斌,赵海涛,张廷虎,郭玉娇. 利用RAPD标签分析3种鲤科鱼群体的遗传变异[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3) .
[9] 黄族豪,刘迺发. 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1) .
[10] 杨家华,纪亚君.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段修军,孙国波,王日君,董飚,卞友庆. 太湖鹅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A]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11 .
[2] 唐建军. 关于遗传生态学中的几个问题[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 1991 .
[3] 李思锋,常朝阳,袁永明. 从形态演化和细胞地理学证据论七筋菇属的起源和散布[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8 .
[4] 赵西宁,王文和,郝培. 百合6个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A]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 2010 .
[5] 赵西宁,王文和,郝培. 百合6个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 2010 .
[6] 黎家敏,李海燕,李婧潇,王新兴,孙晓梅,代解杰.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树鼩遗传多样性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 2010 .
[7] 赖家业,刘凯,石海明,兰健,尹承颖,罗荡平,冯家勋,陈放. 蒜头果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6 .
[8] 谢文刚,张新全,马啸,彭燕,陈永霞. 鸭茅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 2009 .
[9] 许莹修,戴思兰. 菊属植物种下变异与菊花育种潜力的研究[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 2002 .
[10] 何承忠,张志毅,段安安,冯夏莲. 滇杨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