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2 条
[1] | 李良. 湖北省油茶优良单株遗传多样性及品质初步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2] | 苏海林. 全基因组选择简化模拟方法研究和贝类育种网络评估分析系统的开发[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3] | 霍凤梅. 洋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与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4] | 吴孝杰. 牦牛钙激活蛋白酶(CAPN1)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5] | 秦利军. 光皮树优株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
[6] | 田华. 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STS标记开发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
[7] | 鄂洋. CIMMYT玉米种质Ent17大斑病抗性基因解析及Ht1生物信息学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 2010
.
|
[8] | 李单. 红叶李杂交子代叶色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
[9] | 曲文文. 山东省核桃(Juglans regia)主要病害病原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10] | 洪丕征. 刺槐耐盐优良无性系初步选育及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4 条
[1] | 李秀霞. 榛子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与良种选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
[2] | 吴琼. 中国环颈雉屠宰和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3] | 谭德冠. 巴西橡胶树体胚发生的改良及乳管分化研究[D]海南大学, 2011
.
|
[4] | 邓科君. 中江丹参道地性的遗传基础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
|
[5] | 温景辉.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山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
[6] | 彭薇.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
[7] | 于舒怡. 辽宁玉米叶部病害田间流行动态及预测模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
[8] | 魏朝明. 中国螽(虫斯)总科昆虫的RAPD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0
.
|
[9] | 孙万仓. 中国芸芥的分布、类型划分及油菜-芸芥杂交亲和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0
.
|
[10] | 曹卫东.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苗期氮、磷、钾吸收和利用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2 条
[1] | 李林.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 1995,(02)
.
|
[2] | 柴素芬,陈兆贵,洪彩霞. 芸香科药用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3)
.
|
[3] | 王德信. 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天麻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8)
.
|
[4] | 戴瑞强,张林,扈东青,赵卫国,潘刚,刘利. 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2)
.
|
[5] | 张淑梅,李晶,王玉霞,赵晓宇,张先成,孟利强,田洁萍.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2)
.
|
[6] | 周宇爝. 分子标记发展简史[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1)
.
|
[7] | 王胜阳,张喜春.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07,(06)
.
|
[8] | 张德强,张志毅,杨凯. 杨树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06)
.
|
[9] | 张德强,张志毅,杨凯. 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遗传变异及系统分类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01)
.
|
[10] | 陈宏. 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J]黄牛杂志, 2000,(04)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 蔡长春,林国平,王毅,黄文昌,郑莉. 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
[2] | 毕明丽,宇万太. 农田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应用[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 2008
.
|
[3] | 司丽丽,杨贵明,甄文超,曹克强. 河北省小麦、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现状及分析[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
[4] | 苏前富,赵怡歌,张伟,宋淑云,张欣芳,任智惠,李红,晋齐鸣. 通辽和赤峰两市玉米产区玉米大斑病病菌生理小种鉴定[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
[5] | 杨青川,孙杰,韩国栋. 耐盐苜蓿与敏盐苜蓿RAPD多态性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
[6] | 金忠民,沙伟,孙雪巍. 东北地区蓝萼香茶菜自然种群的RAPD分析[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