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13 条
[1] 李良. 湖北省油茶优良单株遗传多样性及品质初步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苏海林. 全基因组选择简化模拟方法研究和贝类育种网络评估分析系统的开发[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3] 霍凤梅. 洋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与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4] 吴孝杰. 牦牛钙激活蛋白酶(CAPN1)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5] 龚伯奇. 青海省四个地区暗紫贝母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 2010 .
[6] 秦利军. 光皮树优株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7] 李单. 红叶李杂交子代叶色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8] 王晓鹏. 玉米抗旱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9] 曲文文. 山东省核桃(Juglans regia)主要病害病原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10] 洪丕征. 刺槐耐盐优良无性系初步选育及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9 条
[1] 刘怀华. 玉米异交不亲和基因Ga1-S的遗传定位及其过程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2] 管延安. 甜高粱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能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3] 吴琼. 中国环颈雉屠宰和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4] 谭德冠. 巴西橡胶树体胚发生的改良及乳管分化研究[D]海南大学, 2011 .
[5] 李晓宇. 利用SSR分子标记选育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6] 温景辉.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山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7] 彭薇.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8] 魏朝明. 中国螽(虫斯)总科昆虫的RAPD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0 .
[9] 孙万仓. 中国芸芥的分布、类型划分及油菜-芸芥杂交亲和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0 .
[10] 曹卫东.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苗期氮、磷、钾吸收和利用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5 条
[1] 张边江,陈全战,周峰,华春. 植物育种选择技术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9) .
[2] 戴瑞强,张林,扈东青,赵卫国,潘刚,刘利. 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2) .
[3] 张淑梅,李晶,王玉霞,赵晓宇,张先成,孟利强,田洁萍.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2) .
[4] 周宇爝. 分子标记发展简史[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1) .
[5] 王胜阳,张喜春.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07,(06) .
[6] 孙晓丹,商庆梅,秦智伟. 黄瓜嫩果白色果皮颜色遗传规律及其AFLP标记研究[J]北方园艺, 2011,(03) .
[7] 陈宏. 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J]黄牛杂志, 2000,(04) .
[8] 孙杰,杨青川,韩国栋. 紫花苜蓿RAPD反应条件优化[J]草地学报, 2002,(01) .
[9] 谷晶晶,朱迎军,孟雪松,孙效文. 微卫星标记对红鳍东方鲀繁殖的指导应用及遗传分析[J]水产科学, 2010,(09) .
[10] 陈珊珊,周明芹. 浅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10,(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杨少军,朱为民,杨晓锋,王霞,薛林宝. 番茄RAPD技术反应体系条件的优化[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6 .
[2] 蔡长春,林国平,王毅,黄文昌,郑莉. 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3] 白瑞霞,彭建营. DNA分子标记在果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 2004 .
[4] 王俊杰,吕志男,吕世杰,云锦凤. 黄花苜蓿野生种群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5] 李星,杨文香,刘大群.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叶锈基因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
[6] 杨青川,孙杰,韩国栋. 耐盐苜蓿与敏盐苜蓿RAPD多态性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7] 柳俊,谢从华,吴承金,宋伯符. 我国马铃薯育种研究浅析[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 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