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薛鹏.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与防治的研究[D]长安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7 条
[1] 于志明.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
[2] 赵扬锋. 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0 .
[3] 倪丽萍. 基于分形技术的金融数据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0 .
[4] 徐玉胜. 大能量强夯置换法处理深圳地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09 .
[5] 孙杨勇. 粗集料表面微观构造分形性质探讨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6] 石少敏. 大连龙畔金泉振冲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计算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7] 谭晓倩. 活化生土基低碳节能村镇建筑材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
[8] 鲍明晖. 交联聚乙烯中电树枝的生长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9] 黄戡. 裂隙岩体中隧道注浆加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 2011 .
[10] 李青松. 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27 条
[1] 汤磊,陈正汉. 用BP网络预估强夯有效加固深度[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1998,(04) .
[2] 荀勇. 有机质含量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与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0,(03) .
[3] 孔位学,陆新.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1,(04) .
[4] 刘亚莲,梁志松. 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和纠偏措施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2,(03) .
[5] 陈晓红. 分形图产生方法研究和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
[6] 郝加和,程华龙. 粉喷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J]安徽地质, 2002,(04) .
[7] 曹松来. 应用硅化—水泥灌浆法快速处理地基[J]安徽地质, 2002,(04) .
[8] 杨克志,仇寅生.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的误差分析[J]安徽地质, 2002,(04) .
[9] 唐贞付.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在滁州地区的应用[J]安徽建筑, 2000,(04) .
[10] 陈英. 用静探方法解决碎石桩复合地基E值取值及工程实践[J]安徽建筑, 2010,(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1 条
[1] 施式亮,何利文,伍爱友,李润求. 基于分形学的瓦斯爆炸事故时序数据分析模型及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施式亮,何利文,李润求. 基于R/S分析方法的煤矿瓦斯涌出时序特征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
[3] 龙源,晏俊伟,徐全军,高振儒,娄建武,周春华. 爆破振动信号小波分析和分形机理研究[A]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7 .
[4] 张林怡,王运锋,王建国. 分维数在SAR图像海岸线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 2001 .
[5] 曹宁,宋扬,沙济彰.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在分形图象编码中的应用[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 1999 .
[6] 阎世骏,王秀艳. 软土地基堆载预压效果探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 1992 .
[7] 赵冬生. 浅析碎石桩的作用机理与影响加固地基效果的因素[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 1992 .
[8] 程全,何丽,李伟,王大千,高力男,马凌,丑述卫. 黑山地区膨胀土中沉管灌注桩的桩基特性[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 2002 .
[9] 杨明群. 浅谈灰土挤密桩与DDC桩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与发展[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 2002 .
[10] 杜纪民,任澍华. 湿陷性黄土场地强夯处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