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2 条
[1] 王爱芳. 干旱胁迫下白皮松苗木电阻抗及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0 .
[2] 李坤. 葡萄连作障碍机理及调控途径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0 .
[3] 李俭平. 浒苔对氮营养盐的响应及其氮营养盐吸收动力学和生理生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
[4] 于安玲. 芸薹素(BR)和赤霉素(GA)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粒度分布及加工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5] 台莲梅. 马铃薯早疫病菌多样性和侵染过程及品种抗病机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1 .
[6] 赵宏林. 激光对蚕豆幼苗UV-B辐射损伤防护效应及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7] 钟蕾. 不同配合力水稻恢复系及其F_1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1 .
[8] 王晓黎. 水杨酸对黄瓜幼苗碳代谢的调节机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9] 张玉芹. 超高产春玉米根冠特性及钾素养分调控效应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10] 张丽莹. 水肥耦合对温室无土栽培水果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78 条
[1] 王东,于振文,张永丽,张珍. 收获时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5) .
[2] 刘高峰,杨洪强. β-氨基丁酸对湖北海棠防御酶系活性和超微弱发光的诱导作用[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4) .
[3] 梁超,张学英,杨秀凤,张秀田,王玮. 耐盐丰产小麦品种德抗961的耐盐生理机制[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1) .
[4] 安呈峰,郝巧梅,毕建杰,叶宝兴. 羟丙基壳聚糖对小麦幼苗生理功能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6) .
[5] 罗杰,谢宜勤,陈峰. 不同剂量抗旱剂对鸡冠花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5,(03) .
[6] 邹利波,黄升谋. 月季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1) .
[7] 王建华,张芬琴. 萌发的小麦种子及其幼苗对Cd~(2+)胁迫的响应[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3) .
[8] 石锡林,杨普,李逸秋,李兵. 稀土对茶树不同部位叶片中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0,(06) .
[9] 李卫芳,姚晓群,王忠. 小麦Rubisco的纯化、鉴定及其活性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2) .
[10] 李淼,檀根甲,李瑶,承河元,李珂. 猕猴桃品种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溃疡病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武际,郭熙盛.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7 .
[2] 张正周,付婷婷,李莹露,彭春华,秦文. 不同地区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特性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11 .
[3] 史青纯,张玉星. 外源水杨酸对采后黄冠梨果实糖代谢呼吸途径的影响[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 2011 .
[4] 赵景青,姜腾飞,简桂良,齐放军. 棉花早衰形成原因及防治策略[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5] 王则金,胡亮,童金华,陈纯. 贮藏温度和成熟度对番木瓜冷害影响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6] 于振文,田奇卓,潘庆民,岳寿松,姜东,王东.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 2004 .
[7] 刘奇勇,杨晴,李雁鸣.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和运转特点[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7 .
[8] 李雁鸣,赵英穆,史秀捧,谢志肖,高树凯. 几种栽培措施对强筋冬小麦品种藁8901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7 .
[9] 赵琳,冯佰利,高金锋,鱼欢,李世清,李生秀. 氮素和栽培模式对小麦旗叶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10] 陈日远,胡平湘,刘厚诚. 磷素营养与节瓜叶片同化效率关系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