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7 条
[1] 李姗姗. 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2] 刘韵璐. 利肾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药效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3] 刘立波. 阿魏酸钠对新西兰兔自体移植静脉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
[4] 崔京霞. 化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5] 陈宣兰.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CD62p和CD63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 .
[6] 黄丽华. 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7] 陈沛雯. 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8] 李志勇. 自拟清眩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9] 胡小刚. 金水六君煎质量标准研究[D]暨南大学, 2001 .
[10] 魏凯峰. 养阴活血法治疗老年病血瘀证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谢宇峰. 超微益气软皮汤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 .
[2] 李小军. 阿魏酸钠的抗脂多糖所致早产作用和Ⅱ相代谢酶特征[D]武汉大学, 2011 .
[3] 张运克. 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作用机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2 .
[4] 杨铁虹. 当归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
[5] 韦长梅. 胍基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 2004 .
[6] 于治国. 脑得生药效物质基础及相关指标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6 .
[7] 李应东. 当归、红芪及其合剂超滤膜提取物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
[8] 王宇. Artocarpus altilis的化学成分分离、衍生以及生物活性评价[D]浙江大学, 2007 .
[9] 刘彦琴. 加味桃仁承气汤对内毒素性大鼠DIC及肺损伤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 .
[10] 申峰. 可降解载药聚羟基丁酸—羟基乙酸酯涂层的生物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9 条
[1] 葛明,张虹亚,李美莲,刘峥.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38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8,(05) .
[2]Recent Advance in Studies on Angelica sinensis[J]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2012,(01) .
[3] 刘少平,董卫国,刘少春,贺降福. 当归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 2003,(07) .
[4] 董宇翔,于兰,齐柏,李航,王润杰.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慢型克山病[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5,(03) .
[5] 冯毅凡,孟青,李伟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茸白凤丸中阿魏酸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6,(01) .
[6] 薛文新,华永丽,郭延生,纪鹏,吴海燕,魏彦明.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
[7] 陈志龙,邓强,张彦军. 消肿止痛合剂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 2009,(12) .
[8] 张小荣,杨涛.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J]西部中医药, 2013,(12) .
[9] 王凤霞,黄怀钧,涂俊杰. 外周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对防治急性脑血栓的研究[J]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5,(03) .
[10] 王晓君,黄文增,张步延. 当归对人体血栓素A_2与前列环素平衡影响的研究现状[J]湖北中医杂志, 2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