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罗正. 基于抗氧化效果的银杏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2] 孙磊. 银杏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精制及体外抗肿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3] 李艳丽. D101树脂法分离银杏黄酮类物质的研究[D]郑州大学, 2006 .
[4] 傅星星. 杉木精油提取及其深加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7 .
[5] 辛云海. 银杏叶化学成分及银杏酚酸脱除工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7 .
[6] 付书婕. 玉郎伞多糖对小鼠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08 .
[7] 贾以律. 银杏叶中烷基酚的甲基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08 .
[8] 林淑慧. 银杏叶提取物对肉鸡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9 .
[9] 甄珍. 银杏雄株叶片和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检测与分析[D]扬州大学, 2009 .
[10] 黄颂丽. 乙醇动态浸取银杏黄酮的优化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李春斌. 银杏组织、细胞悬浮培养及银杏黄酮和萜内酯的提取、纯化和检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2] 刘佳佳. 高产黄酮苷和萜内酯银杏细胞系选育及黄酮苷积累调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1999 .
[3] 崔堂兵. 银杏黄酮和内酯在银杏细胞培养中积累的调控及其药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02 .
[4] 唐景玲. 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给药体系的制备及银杏叶提取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6 .
[5] 熊颖. 银杏酮酯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09 .
[6] 于金慧. 南方红豆杉聚戊烯醇的分离纯化与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4 条
[1] 殷智,郜红利,肖本见. 银杏化学成分研究现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0,(03) .
[2] 杨克迪,刘自力,童张法,陈钧. 银杏叶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分离工艺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
[3] 陶冉,王成章,孔振武. Sigmoidal拟合曲线法研究银杏叶类脂重馏分及聚戊烯醇的抗氧化性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11) .
[4] 柳闽生,熊国华,张康华,帅敏,刘虹. 银杏叶、竹叶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源的开发[J]九江师专学报, 2000,(06) .
[5] 欧阳娜娜,李湘洲,罗正. 银杏功能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 2008,(01) .
[6] 王成章,沈兆邦,谭卫红,郁青. 银杏叶聚戊烯醇含量分析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 2001,(05) .
[7] 陈西娟,王成章,叶建中. 银杏叶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8,(04) .
[8] 王成章,叶建中,陈西娟,陈虹霞,杨兰. 植物聚戊烯醇的理化特性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9,(02) .
[9] 王成章,沈兆邦,高凌. 银杏叶聚戊烯醇联合化疗肿瘤的药效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3,(03) .
[10] 王成章,郑光耀,高彩霞,张思访,曹志庆,沈兆邦. 聚戊烯基磷酸酯的合成机理与化学特征[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