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1 条
[1] 于佳佳. 杏花总黄酮提取、分离、纯化和抗氧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2] 王永刚. 银杏总酮酯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
[3] 孙俊. 蜈蚣草有效成分的纯化及其抗氧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1 .
[4] 王明清. 食用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定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5] 李晓杰. 陕西主要银杏栽培品种氨基酸变异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6] 卢锦花.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研究(树脂法)[D]西北工业大学, 2001 .
[7] 王军. 银杏外种皮制备生物农药研究[D]西北大学, 2001 .
[8] 李国华. 功能性液体银杏茶生物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9] 李跃春. 绞股蓝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2 .
[10] 谢宝东. 影响银杏叶有效成分黄酮、内酯含量相关因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赵珺. 以环糊精为基质的扩张床吸附剂的制备及银杏黄酮的分离[D]浙江大学, 2010 .
[2] 陈学森. 银杏雌雄株资源评价及离体培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1996 .
[3] 黄文. 白果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2 .
[4] 冷平生. 银杏药效次生物生物合成及其栽培措施调控[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5] 莫昭展. 银杏雄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构建及银杏杂交子代变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6 .
[6] 刘佳佳. 高产黄酮苷和萜内酯银杏细胞系选育及黄酮苷积累调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1999 .
[7] 戴均贵. 银杏组织与细胞培养及银杏内酯B产生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9 .
[8] 李中新. 银杏、火炬树活性成分及其抗螨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8 .
[9] 于振诚. 家蚕荧光茧色性连锁遗传机理及荧光色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8 .
[10] 王佳静. 基于毛细管电色谱技术的药物复杂体系分离分析方法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7 条
[1] 马国财,张君,郝志录,白红进. 胡杨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 .
[2] 江浩舟. 银杏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安徽医药, 1999,(02) .
[3] 高丽娟,刘普,张伟,林炳昌. 高纯银杏黄酮水解条件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4,(04) .
[4] 上官小东,娄广信. 钼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黄酮的含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
[5] 上官小东,王党社. AlCl_3-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黄酮的含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
[6] 张君诚. 银杏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效应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3) .
[7] 杨健全. 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09,(10) .
[8] 李春斌,王关林,岳玉莲,姜波,方宏筠. 培养条件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黄酮合成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3,(03) .
[9] 殷智,郜红利. 银杏果、叶及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0,(01) .
[10] 祝连彩,王伯初,刘火安,谭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含量[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王安皆,聂磊,娄齐年,李化秀,于振诚. 家蚕茧中荧光黄色素的分离纯化[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 2009 .
[2] 吴姝. 银杏的药用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