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胡荣仙. 施肥对湿地松幼龄林木材性质影响效应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3 条
[1] 刘亚梅. 人工倾斜树干应力木形成机理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2] 陈少雄. 桉树中大径材培育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3] 宋莎莎. 木材细胞堆砌构造图案的分形表征与情感表达[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4] 张文涛. 民国时期西南地区林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5] 刘春兴. 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与法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6] 庞凤艳. 落叶松人工林小径木异型材集成加工技术与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7] 张群. 人工修枝对提高杉木木材质量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8] 张训亚. 兴安落叶松木材性质的声—超声技术预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9] 李子敬. 北亚热带日本落叶松纸浆林最佳轮伐期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10] 周冠武. 杨树木材木质素含量快速评价及漆酶活化木质素制备纤维板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46 条
[1] 余晓丽,张彩莹,庞发虎,闫光兰. 绿化中应用树状花木的构想[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1) .
[2] 冯利群. 4种灌木材微纤丝角及其变异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3] 刘广平,朱卫平,李俊文,石玉真,刘爱英,马丽华,索天平,袁有禄. 陆海杂种F_1成熟纤维的电镜观察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4] 杜文军,谢双喜. 日本柳杉在不同岩性土体上的生长情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5] 张友元,夏玉芳,黎磊,李泽贤,张雪燕,郗静,周鑫,董志渊. 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纤维长度径向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5) .
[6] 王明亮,张德顺,马其侠,戚裕锋. 濒危植物大果青扦地理分布和群落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2) .
[7] 陈健波,李昌荣,吴永富,项东云,苏杰兴,卢翠香. 施肥对尾巨桉木材纤维与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6) .
[8] 丁次平,胡绪森,文雪峰,王学银,江津凡,张凌云. 江汉平原水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8) .
[9] 邵小斌,赵统利,朱朋波,刘兴满,汤雪燕,孙明伟. 耐盐碱树种美国白蜡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6) .
[10] 吴晔. 木材介电常数的研究[J]安徽农学院学报, 1989,(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张红杰,雷鸣,胡惠仁,王军辉. 不同树龄红皮云杉材性及其硫酸盐法制浆性能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 .
[2] 王永贵,岳金权,李劲松. 微纤丝角对硫酸盐杨木浆打浆性能的影响[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 .
[3] 陈俊愉,陈瑞丹. 对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再认识[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 2007 .
[4] 吴树栋. 环保节能的能源中心[A]第六届全国人造板工业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5] 钟伟华. 桉树良种选育的若干问题[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 1991 .
[6] 沈熙环. 为北方干旱地区引进灌木的几点体会[A]北方省区《灌木暨山杏选育、栽培及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7] 唐人成,杨旭红. 纺织用天然竹纤维的结构和热性能[A]2003“中大洁润丝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 2003 .
[8] 苏文会,顾小平,岳晋军,吴晓丽,朱如云. 大木竹秆形结构的研究[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4 .
[9] 苏文会,顾小平,马灵飞,吴晓丽,岳晋军. 大木竹纤维形态与组织比量的研究[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4 .
[10] 刘世清,成君,桑奎. 美国白松高寒山区栽培适应性研究[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