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7 条
[1] | 包瑞. 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卢秀艳. 腧穴热敏化艾灸改善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症状的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3] | 张晓静. 补脾益肾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
.
|
[4] | 邹新城. 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
[5] | 邬卓文. 艾灸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行为学及血清IL-1β、IL-6、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6] | 张现豪. 温和灸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
[7] | 张新普. 悬灸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8] | 朱祥英. 压灸百会穴治疗原发性失眠增效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9] | 李振辉. 针刺加艾灸仪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10] | 魏翠颖. 压灸百会为主治疗气血亏虚型耳聋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 罗玲. 艾灸免疫调节的局部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范宏元. 循膀胱经背俞穴弹拨法合针灸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
[3] | 蔡锦祥. 肩三针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4] | 戚曙光. 不同年份蕲艾的理化效应差异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5] | 江玉. 古代中医外科外治方法发明创造价值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
[6] | 王丹妮. 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HIV感染者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7] | 许焕芳. 艾燃烧生成物抗衰老效应机制及嗅觉通路作用途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
|
[8] | 黄茶熙. 艾灸诊室可吸入颗粒的物理化学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
|
[9] | 水野海腾. 麦粒灸对C-26结肠癌荷瘤及环磷酰胺化疗小鼠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
|
[10] | 夏永莉. 温和灸热传递数学物理模型的分析与建立[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5 条
[1] | 李长兰. 中药煮沸熏蒸在感染科病房空气消毒效果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07)
.
|
[2] | 聂利华. 潮汕中草药野艾蒿中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1)
.
|
[3] | 周美启,吴生兵,曹健. 熏器灸法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8,(02)
.
|
[4] | 张传英,唐照亮. 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研究概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02)
.
|
[5] | 顾小卫,吕宗友,郭鹏,徐伟. 江苏野生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
[6] | 洪文学,景军,蔡建红,李成伟. 基于色温测量原理的艾灸热辐射光谱特性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4,(04)
.
|
[7] | 黄时燕,吴祖兰,唐盛容. 火针加灸法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 2006,(04)
.
|
[8] | 崔莹雪,赵百孝. 艾灸与芳香疗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10)
.
|
[9] | 高海波,洪文学,崔建新,王国伟,王晶. 国内外抗衰老研究及中医灸疗[J]燕山大学学报, 2004,(05)
.
|
[10] | 吴继萍. 艾灸疗法加中药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18)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 高明,吴瑛. 艾灸预处理对大负荷训练运动员Th1/Th2失衡的调节作用[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
[2] | 肖明良,钟润琪,谢朝霞,杨晓忱,李君玲,周宇,田楠,袁红. 艾灸“足三里”对亚急性衰老小鼠DNA影响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
[3] | 李春日,韩煜,董宝强. 艾灸循经筋阿是穴对膝骨性关节炎RANTES和MCP-1调控机制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
[4] | 高明,吴瑛. 艾灸预处理对大负荷训练运动员Th1/Th2失衡的调节作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
[5] | 朱世鹏,李瑞. 热症可灸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
[6] | 靳然,赵百孝,于密密,傅欣彤,陈有根,郭洪祝. 艾燃烧生成物组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分析[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
[7] | 兰蕾,谭静,张国山,石佳,常小荣. 艾烟的急性毒理试验[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
[8] | 周次利,吴焕淦,窦传字,王佳莺. 三年陈蕲艾艾烟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
[9] | 陈华德,张丽敏. 不同浓度艾烟对正常大鼠肺、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
[10] | 洪宗国,杨梅. 艾叶燃烧物的抑菌作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