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8 条
[1] | 张静. 急肾宁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严茂伟. 半夏干燥过程褐变机制及抑制条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
[3] | 郭小锋. 黄连干燥工艺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
[4] | 王宝林. 长白山玉竹超微粉碎技术及其保健食品开发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
[5] | 刘文刚. 基于电子鼻技术和近红外技术的硫熏半夏快检技术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
[6] | 李俏. 薯蓣植物种质资源初步评价[D]海南大学, 2011
.
|
[7] | 李来玲. 山药的质量评价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
[8] | 黄晓帅. 清热泻肺化痰散瘀法治疗儿童哮喘急性期热哮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9] | 胡芳. 醋制对五味子成分及CYP450酶效应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10] | 陈郡雯. 川白芷氮磷钾配施、苗期抗旱性与传粉生物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 周滢. 控制山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
[2] | 杨水平. 重庆青蒿资源调查、种质筛选及栽培中合理的氮磷钾肥和密度[D]西南大学, 2011
.
|
[3] | 任迪峰. 中药材干燥过程中质量退化及优化干燥工艺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2
.
|
[4] | 魏英勤. 中药复方血糖宁有效部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
.
|
[5] | 朱卫平. 野生黄花蒿的引种驯化和高青蒿素含量栽培品种选育目标性状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3
.
|
[6] | 王梦月. 白芷的古今药用概况及香豆素类成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
.
|
[7] | 王太霞. 怀地黄块根的发育与有效成分的积累关系及其道地性形成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 2004
.
|
[8] | 张志梅. 白芷质量性状形成及栽培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
[9] | 李宏庆. 地黄属分类学与系统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
|
[10] | 于治国. 脑得生药效物质基础及相关指标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6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6 条
[1] | 李建华,冯丕敏,李婷,沈建国,廖阳. 裸花紫珠片治疗呼吸道感染75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05)
.
|
[2] | 孙年喜,李隆云,钟国跃. 黄花蒿生殖期光合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
[3] | 万军,严茂伟,张小琳. 半夏褐变及硫熏后氨基酸含量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9)
.
|
[4] | 静一,罗安才. 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
|
[5] | 贾学思,关扎根,范圣此,张兴安. 我国菝葜科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25)
.
|
[6] | 金洁,金传山,吴德玲,张伟,汪洋奎. 白芷炮制历史沿革及其炮制品的现代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 2012,(01)
.
|
[7] | 鲍智娟,邢秀琴. 吉林省西部甘草播种苗生物量季节动态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
|
[8] | 张慧峰,韩峰. 补益养血颗粒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测定[J]北方药学, 2011,(08)
.
|
[9] | 张慧峰,韩峰. 骨伤Ⅱ号中芍药苷的测定[J]北方药学, 2011,(09)
.
|
[10] | 任迪峰,王建中,王晓楠. 地黄和麦冬干燥质量退化动力学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0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 温学森,刘彦飞. 模拟鲜地黄产后加工过程中pH值和梓醇含量变化[A]中药饮片质量分析与中药鉴别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
[2] | 许亮,王荣祥,程越,王冰,康廷国. 酸浆染色体核型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8
.
|
[3] | 刘钦松,张留记,屠万倩. 地黄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
[4] | 赵兴增,冯煦,董云发. 白芷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
[5] | 李建民. 白英与蜀羊泉[A]新世纪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01
.
|
[6] | 温学森,刘彦飞. 模拟鲜地黄产后加工过程中pH值和梓醇含量变化[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
[7] | 朱涛,张云,丛晓东,宋旭峰. 硫熏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及应对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
[8] | 陈艺文,于生,丁安伟,张丽. 荆芥不同干燥加工方法药材质量变化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
[9] | 蔺海明,邱黛玉. 不同干燥温度对当归挥发油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
[10] | 李贝宁,南博,刘春生,周应群,刘娟. 不同产地野生甘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