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4 条
[1] 龚金炎. 竹子外表皮中护肤功能因子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
[2] 黎继烈. 金橘活性物质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3] 蒋伟哲. 猫豆产业链支撑技术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11 .
[4] 魏大军. 橙皮苷抗呼吸道炎症作用效果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5] 李春明. 杨树品系低温生理响应及相关差异蛋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6] 程青芳. 水相中的Knoevenagel缩合和无溶剂下的Biginelli缩合反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1 .
[7] 张杰. 小八角莲活性成分提取分离、质量控制及药效研究[D]中南大学, 2010 .
[8] 李玉. 头孢类药物在模拟生物溶液中热力学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 2011 .
[9] 太志刚. 四种花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 2011 .
[10] 唐任能. 中药鸡血藤质量控制与体内代谢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4 条
[1] 黄爱玲.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0) .
[2] 李永富,钟为章,马金生,蒋立凤. 复合酶对沙门氏菌杀灭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5) .
[3] 刘晓艳. 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
[4] 冯宣军,彭翠萍. 甜叶菊水浸液处理蚕豆根尖细胞的抗畸变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8) .
[5] 郭豫,赵江燕,栾娜,张静,李迪. 锁阳中黄酮的抗氧化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2) .
[6] 邹浩军,明亮. 黄酮类化合物抗炎免疫及抗衰老药理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6) .
[7] 潘卫东. 黄芩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7,(05) .
[8] 林小聪,刘新光,陈小文,陈伟珠,梁念慈. 黄芩甙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J]癌症, 2004,(08) .
[9] 李春梅,刘新光,林小聪,陈小文,梁念慈. 米托蒽醌对人蛋白激酶CK2活性的影响[J]癌症, 2008,(08) .
[10] 高何刚,叶勇,胡艾希. 中药酚性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及制备方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李军生,路燕. 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危害[A]中药饮片质量分析与中药鉴别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2] 张瑜,王文刚,刘泽源.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治疗[A]第四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11 .
[3] 李珺,陈钧坚,张英侠,李向军. 超声波萃取元宝枫叶中黄酮类成分[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07 .
[4] 卢奎,吕名秀,赵东欣,杨亮茹. 苯丙氨酸二肽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 2008 .
[5] 成红丽,曹伟娜,卢奎,赵东欣. 荧光光谱法研究异亮氨酸二肽与DNA的相互作用[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 2008 .
[6] 吕名秀,赵东欣,卢奎. 光谱法研究苯丙氨酸二肽与ct-DNA的相互作用[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 2008 .
[7] 王维民,汪敏,谌素华. 芒果皮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A]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8] 张瑜,王文刚,刘泽源.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治疗[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 2010 .
[9] 唐勇,何薇,王玉芝,张甘霖,王笑民. 鸡血藤富含黄酮类组分抗肿瘤活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 2006 .
[10] 孙娜,战寒秋. 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耐药情况及治疗对策[A]第十四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