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 条
[1] 赵巍. PKC调控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2] 王茜. PKA催化亚基调控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3] 张鑫. 玉米大斑病菌StPKS基因与黑色素合成及致病性的关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4] 张靖. AtEFS1基因在拟南芥开花调控途径中的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5] 张韶茹. StRas2基因调控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6] 王梅娟. 玉米大斑病菌CWI-MAPK级联途径中StBCK1基因功能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7] 吴敏. 玉米大斑病菌MAPK级联途径中StSTE1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8] 桂秀梅. 玉米大斑病菌遗传多态性与有性态诱导[D]河北农业大学, 2002 .
[9] 李文华.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附着胞形成的理化因子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10] 张建成.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种间生理与遗传分化[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李爱贞. 水稻与稻瘟菌互作的酶学、超微结构及稻瘟菌电泳核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0 .
[2] 丁胜利. 一个新的锌指蛋白作为稻瘟菌的致病力因子[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3] 范永山. 玉米大斑病菌MAPK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4 .
[4] 金庆超. 稻瘟病菌基因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和cDNA阵列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5] 鄢洪海.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01 .
[6] 乔海莉. 塔里木天然胡杨林微生物与昆虫多样性及光肩星天牛的入侵风险[D]北京林业大学, 2007 .
[7] 谷守芹. 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STK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7 .
[8] 李志勇. 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CaM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9] 迟文娟. 东北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与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09 .
[10] 瓮巧云. 谷子抗锈基因RUS分子标记和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瓮巧云,宋晋辉,张爱香. 谷子抗锈病基因AFLP分子标记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2) .
[2] 桂秀梅,张金林,董金皋,安鑫龙. 玉米大斑病菌RAPD分析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1) .
[3] 范永山,石文伟,刘永杰,张建成,董金皋.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寄生适合度与RAPD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
[4] 李琳琳,王凤茹,韩建民,董金皋. 拟南芥干旱敏感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
[5] 张益文,王连荣,张连成,张军,籍新波,王进茂. 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时空变化及土壤降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25) .
[6] 贺春萍,林春花,廖奇亨,李锐,郑服丛. 稻瘟病菌T-DNA插入的突变表型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7,(05) .
[7] 张益文,王连荣,张连成,张军,籍新波,王进茂. 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时空变化及土壤降解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7) .
[8] 林善海,黄思良,岑贞陆,覃丽萍,付岗,黎起秦. 环境因素对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的影响[J]菌物学报, 2013,(02) .
[9] 程丹,陈光朗,孙成磊,阳立波,曹树青. 利用TAIL-PCR技术克隆拟南芥抗旱相关的csm2基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10] 王敏,董丽萍,赵斌,郑旭,司贺龙,张靖,时翠平,邢继红,董金皋. 灰葡萄孢致病力增强突变体BCt98的突变基因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15,(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刘士伟,曹志艳,董金皋. 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对玉米大斑病菌PKS基因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2] 司丽丽,杨贵明,甄文超,曹克强. 河北省小麦、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现状及分析[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3] 桂秀梅,范永山,董金皋. 玉米大斑病菌不同交配型的RAPD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