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姜玉肖. 基于统计分析的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及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5 条
[1] 刘冬雁.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2] 胡邦琦. 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3] 任景玲. 长江流域及黄、东海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4] 刘超. 中国北方沙漠—黄土系统的选频释光特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1 .
[5] 朱晓晖.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磷组分和农田磷流失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6] 朱梅. 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7] 李巧媛.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冰川的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
[8] 周毅.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正负地形及空间分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
[9] 汤勇华. 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10] 遆超普. 不同空间尺度区域氮素收支[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71 条
[1] 刘和林,杨改河,张生军.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对盐渍化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5) .
[2] 李廷友,林振山,谢标.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
[3] 田玉强,朱维树,张勇,李悦,刘峻杉.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光合特征研究简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5) .
[4] 王发刚,殷恒霞,陈开华,刘俊英. 子午岭人工油松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
[5] 李云峰,袁旭音,李兵,叶宏萌. 长江下游重金属在水相-悬浮物中的分布与输移[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6) .
[6] 原嫄. 青藏高原抬升对我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回顾[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8) .
[7] 赵清.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农业需水量及水稻生产潜力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09) .
[8] 庞强强,赵林,李述训. 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影响分析[J]冰川冻土, 2011,(02) .
[9] 郝美玉,张耀南,雷富民,阎保平,星智. 基于数字地形模型的斑头雁潜在生境分析[J]动物学杂志, 2010,(01) .
[10] 葛永刚,张军. 3S技术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Diminished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circulation relative to degrading riparian vegetation in the middle Tarim River,Xinjiang Uygur,Western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 2011 .
[2] 曹炳兰. 巴谢河流域滑坡分布规律及石质黄土层在大型滑坡形成中的作用[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 1988 .
[3] 陈斌,黄海军,严立文,梅冰. 小清河口海域悬沙输运格局的数值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 2009 .
[4] 陈斌,黄海军,严立文,梅冰. 小清河口海域悬沙输运格局的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5] 向鼎璞. 祁连山主要地质特征[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7)——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二)[C], 1983 .
[6] 张镱锂,张玮,摆万奇,李双成,郑度. 行政单元与自然地理单元之间的数据耦合方法初探——以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7] 王兵,李心清,周会,赵彦龙,闫慧,程红光. 黄河、淮河及长江流域地表水环境中锶的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8] 胡荣祥,陈亚男,郭宗楼. 浅谈生态灌区系统外界干扰因素及防治措施[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 2010 .
[9] 李廷友,林振山,谢标.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10] 李生秀. 我国土壤-植物营养研究的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