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 条
[1] 李艺. 小檗碱的生物代谢反应及代谢产物活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0 .
[2] 祝丽香. 桔梗种质资源评价及白花和紫花桔梗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3] 王春玲. 和厚朴酚与青蒿素协同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4] 姚琦. 青蒿琥酯增加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及相关机制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 2011 .
[5] 蒋为薇. 青蒿琥酯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脓毒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11 .
[6] 韩尽斌. 养阴清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7] 杨水平. 重庆青蒿资源调查、种质筛选及栽培中合理的氮磷钾肥和密度[D]西南大学, 2011 .
[8] 杨江萍. 柴胡—黄芩药对退热有效部位及其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
[9] 朱卫平. 野生黄花蒿的引种驯化和高青蒿素含量栽培品种选育目标性状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3 .
[10] 薛建平. 地黄试管块根诱导及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1 条
[1] 万红平,梁礼珍,蔡五妹,张宏涛,卢琦华. 青蒿素哌喹复方对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 2008,(01) .
[2] 邓素兰,余继宏,毛丽梅. 青蒿中青蒿素的提取分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5) .
[3] 岑丽华,徐良,黄茱岗,陈楚华,闫花,刘林. 不同纬区及不同栽培立地条件对黄花蒿青蒿素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3) .
[4] 熊运海. 青蒿熬制剂保鲜锦橙果实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9) .
[5] 梁茂雨,阮丽红,纵伟. 超声提取山楂总三萜酸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2) .
[6] 石开明,周毅峰. 青蒿组织中快速有效DNA提取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7] 静一,罗安才. 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
[8] 郭建红,郑青. 转铁蛋白增强青蒿琥酯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活性[J]安徽医药, 2009,(02) .
[9] 王梦琼,王满元,崔俊茹,贾富霞,李沫. 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传统栽培方法在黄花蒿种植中的应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05) .
[10] 朱振洪,刘文洪,余勤,万海同. 四种不同产地白术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娄元民. 常见类风湿关节炎动物造模方法的优劣势及其展望[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 2011 .
[2] 王博,李岱,张静,孙润广. 超声辐射强化提取茯苓水溶性多糖的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 2007 .
[3] 谢彩香,索风梅,周应群,王丽芝,向丽,董梁,贾光林,孙成忠,陈士林.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定量化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4] 张小波,郭兰萍,黄璐琦. 我国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5] 闫志刚,马小军,冯世鑫,韦树根,徐永莉. 火烧干扰对野生黄花蒿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植物园(第十二期)[C], 2009 .
[6] 唐德才. 中药材品种古今变衍特点探析[A]全国第3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7] 孙年喜,李隆云,崔广林. 黄花蒿开花生物学研究[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8] 陈强.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重庆不同产地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A]全国第七届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 2008 .
[9] 高晓山. 中药妊娠禁忌药的研究进展和动向[A]2002中药研究论文集[C], 2002 .
[10] 吴焱,杨振宇,曾涛. 浅谈妊娠期常用的中药禁忌[A]第三届全国妇产科药学大会论文集[C],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