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6 条
[1] 刘昕. 机械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虚型大鼠行为学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2] 吴咚咚. 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
[3] 张松.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中风后合并呃逆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4] 杨丽洁. 足三里烧山火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5] 杨亮亮. 扶正培元颗粒改善气血双亏肿瘤患者证候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6] 雷伟. 捏脊拔罐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色氨酸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7] 陈美莺. 针刺热补凉泻手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8] 蔡志宏. 针刺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免疫机能调节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9] 李绮丽. 腹针为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10] 陈进成. 疏肝健脾方芍药苷含量测定与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曾铭毅. 小建中汤治疗心脾两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2] 丁文彦. 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3] 雷龙鸣. 艾灸对亚健康脑力疲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神经元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4] 孟宏. 电针对慢性应激疲劳证候模型大鼠神经免疫网络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
[5] 薛晓琳. “疲劳”症状的规范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
[6] 施嫈瑜. 认识慢性疲劳之中西医学原理、方法及实践环节的差异性[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
[7] 郭雅琪. 针刺加耳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
[8] 王京京. 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 .
[9] 尹景载. 疏经通督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免疫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
[10] 陈传伟. 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0 条
[1] 王重新.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05) .
[2] 向澍. 推拿走罐治疗气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1,(01) .
[3] 苏赐明,雷龙鸣. 全身保健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100例临床报道[J]按摩与导引, 2007,(12) .
[4] 王秋萍.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 2007,(06) .
[5] 席莉,张选国.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7,(03) .
[6] 朱德良,温元强,杜艾嫒,牟菁. 亚健康概念认识及界定现状评析[J]甘肃中医, 2007,(07) .
[7] 葛成慧,朱广旗. 督脉的临床应用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03) .
[8] 朱丽,姚梅,杨孝芳. 试从中医角度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特点及治疗思路[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04) .
[9] 彭伟,王康锋,杨晓楠,蒋喜娟. 亚健康状态干预措施的探讨[J]光明中医, 2014,(02) .
[10] 周烨晖,唐乐微,吴曦. 慢性疲劳综合征轻度认知障碍研究现状及展望[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陶晓雁,张红林,杨琪,叶超,陈婧,郎松,付姣. 针灸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2] 闫博,黄铁银,齐伟. 急性腰肌扭伤的临床研究概况[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 2011 .
[3] 杨才德,包金莲,雒成林,宋建成,白小平,鱼灵会,姚兰萍,胡霞,李新,俞杰,邱勇玉. 穴位注线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的临床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 2009 .
[4] 徐维,陈麟,孙昱,张冬梅. 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脑梗塞偏瘫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5] 严洁,常小荣,王超,沈菁,吴焕淦. 中医“治未病”灸法首当其冲[A]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 2010 .
[6] 薛晓琳,王天芳. “疲劳”相关症状术语与内涵的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 2007 .
[7] 傅晨,薛晓琳,王天芳. 亚健康的概念、范畴和分类[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 2008 .
[8] 赵铭峰,李颖,陈秀华,奎瑜. 热敏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 2010 .
[9] 孙玮.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优势性思考[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13 .
[10] 郭春艳,王苏娜,李绍荣. 近10年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