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8 条
[1] | 张鲁军. 离子束诱导普通小麦小偃81 HMW-GS 1Ax1缺失突变家系突变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
[2] | 于海涛. 粗山羊草遗传多样性及与普通小麦D组染色体多样性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3] | 袁园园. 小麦骨干亲本碧蚂4号的性状与遗传特点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4] | 卢翔. 小麦—冰草新种质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5] | 宋佳. 小麦粉储藏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 2010
.
|
[6] | 米合古丽·热合木提. 不同水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
[7] | 唐怀君. 小麦1B·1R易位系与秆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
[8] | 聂莉. 新疆拉面品种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品质的分子标记检测[D]石河子大学, 2010
.
|
[9] | 李君. 小麦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10] | 谢全刚. 小麦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5 条
[1] | 姚凤娟.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
[2] | 李光蓉. 小麦族物种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子进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0
.
|
[3] | 曾兴权. 小麦抗条锈病种质的鉴定及其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和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4] | 崔法. 高密度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5] | 石玉华. 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光能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6] | 陈晓光. 小麦茎秆特征与倒伏的关系及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7] | 李勇. 水氮互作对小麦谷蛋白亚基以及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8] | 祁鹏飞. 小麦醇溶蛋白和赤霉病抗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
[9] | 张洪映. 小麦逆境应答基因TaSnRK2.8的克隆与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10] | 肖永贵. 山东小麦产量性状遗传进度与骨干亲本周8425B的分子解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9 条
[1] | 宋建民,吴祥云,刘建军,刘爱峰,赵振东. 小麦籽粒特性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2)
.
|
[2] | 李玉莲,黄承彦.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5)
.
|
[3] | 刘艳玲,田纪春,陈洪美. 小麦面筋强度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1)
.
|
[4] | 周均湖,李素真,王秋云,孙雷鸣,赵凯.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地上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4)
.
|
[5] | 米勇,孙宪印,丛新军,王超,吴科,钱兆国,李斯深. 13个新育成小麦品种(系)HMW-GS的SDS-PAGE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5)
.
|
[6] | 方志军,金桂芳,倪大鹏,武元和,李元征.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研究进展及其与面包主要烘烤品质指标间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5)
.
|
[7] | 樊庆琦,隋新霞,李根英,楚秀生,黄承彦. 矮秆耐热大穗小麦新种质BPT0419[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5)
.
|
[8] | 李巧云,李士平,张恩盈,裴玉贺,宋希云. 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1)
.
|
[9] | 张林,樊庆琦,隋新霞,楚秀生,李根英,程敦公,黄承彦. 小麦部分重要性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7)
.
|
[10] | 牟秋焕,吴科,钱兆国,丛新军. 小麦面筋指数与HMW-GS和面包烘烤品质间的关系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7)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 刘丽,刘建军,何中虎,杨金. Glu-1和Glu-3等位变异及1BL/1RS易位与面包和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2] | 刘丽,何中虎,Pea R.J.. Glu-1和Glu-3等位变异对不溶性谷蛋白含量的影响[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3] | 刘建军,何中虎,赵振东,R.J.Pena. 1B/1R易位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4] |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genes from Chinese elite wheat cultivar "xiaoyan 54[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
[5] | 高翔,董剑,张改生,仝胜利,雷玲. 小麦F_1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的数量表现特征[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
[6] | 张卫东,田纪春. 小麦灌浆期籽粒粒重差异的代谢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
[7] | 刘丽,于亚雄,胡银星,程耿. 我国秋播麦区小麦Glu-1和Glu-3位点等位变异分析[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 2004
.
|
[8] | 冯德芹,郭尧君. 双向电泳在农业和林业中的最新应用[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 2006
.
|
[9] | 宋建民,刘爱峰,李豪圣,刘建军,赵振东,吴祥云. 小麦麦谷蛋白与面包烘烤品质关系研究进展[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 20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