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 条
[1] | 刘凤楼. 大麦成株叶锈病抗性基因的发掘、分子标记及遗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2] | 王晓云. 簇毛麦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
[3] | 覃怀德. 水稻种子休眠期cDNA文库构建与筛选及基因表达谱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
[4] | 卢丙越. 水稻品种N22强休眠性的QTL定位及遗传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
[5] | 万平. 小麦Rht3,Gai3基因的分子标记和被导入外源染色体的部分同源群归属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
[6] | 原亚萍. 大麦2H染色体上的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Isa-H1向普通小麦的导入、鉴定及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
|
[7] | 黎裕.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及其它农艺性状的QTL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
|
[8] | 李斯深. 小麦产量性状QTL的分子标记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
[9] | 孙亮先. 水稻胚乳及幼苗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
[10] | 朱振东. 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发现[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6 条
[1] | 刘建军,赵振东,何中虎,宋建民,李豪圣,刘爱峰,李根英,程墩公. 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的选育与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4)
.
|
[2] | 朱占玲,田宾,刘宾,谢全刚,田纪春. 小麦整穗发芽的QTL定位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6)
.
|
[3] | 何丽香,傅兆麟,余薇,宫晶,孙丽娜. 小麦成熟期过度淋雨对种子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5)
.
|
[4] | 李涛. 转反义Trxs基因抑制小麦穗发芽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9)
.
|
[5] | 张伯桥,张勇,吴宏亚,陆成彬. 小麦抗穗发芽白皮新品种(系)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6)
.
|
[6] | 郭爱玲,侯家奎,万鹏,粟婉媛,吕均,秦巧玲,马美湖. 志贺氏菌RAPD鉴定方法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
[7] | 薛香,岳海凤,郜庆炉. 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
|
[8] | 廖先静,邱冬云,陈慧芳,郜俊红. 收获期降雨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5)
.
|
[9] | 赵斌,万映秀,王瑞,张平治. 小麦抗穗发芽品种资源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7)
.
|
[10] | 亢玲,袁汉民,陈东升,王晓亮,张维军,来长凯,赵桂珍. 小麦宁春4号及其亲本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相关背景基因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5)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