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王杰. 油菜BnSGS3基因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 2015
.
|
[2] | 王璇. 水曲柳节律基因LHY启动子克隆及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9 条
[1] | 黄俊骏. 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和花粉母细胞DNA的甲基化[D]兰州大学, 2010
.
|
[2] | 石从广. 油菜EMS诱变群体的构建以及油脂代谢相关基因等位多态性与油脂品质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
|
[3] | 陈国林. 油菜籽饼粕氨基酸含量的近红外模型创建及发育遗传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
|
[4] | 刘缙. 银杏种仁抗菌蛋白基因工程研究及小麦胚乳特异启动子的鉴定和评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5] | 杨燕宇. 甘蓝型油菜SSR分子标记图谱构建和油酸含量QTL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
[6] | 彭琦. 与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分形成相关新基因的克隆[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
[7] | 韩冰冰. 附子对虚寒证、知母对虚热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
[8] | 陈新. 榛子花芽转录组文库的Solexa测序及冷调节基因的表达谱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
[9] | 林建中. 拟南芥4CL3基因在类黄酮合成代谢中的功能分析[D]湖南大学, 2009
.
|
[10] | 曾芳琴. 油菜S45AB隐性核不育分子机理与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7 条
[1] | 许会会,赵美爱,钤泰琳,刘维信. 农杆菌介导的薹菜遗传转化体系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1,(05)
.
|
[2] | 孙晓敏,李英,李艳明,习广清,谌国鹏,邓根生. 我国油菜育种研究技术和品质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3)
.
|
[3] | 蔡典明,唐章林. 油菜“渝黄一号”超稀植肥料运筹及栽期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2)
.
|
[4] | 吴晓亮,陶澜. 基因工程在油菜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1)
.
|
[5] | 王慧,王茂华,刘绵学,杨毅,李旭锋. 甘蓝型油菜BnKCR2基因cDNA的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3)
.
|
[6] | 孙伟生,王跃进. 植物遗传转化中农杆菌抑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
.
|
[7] | 陈静. 贵州油菜生产发展历程[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2)
.
|
[8] | 李桂玲,李明泽,李春奇,刘宗华,汤继华. 转Bt基因玉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2)
.
|
[9] | 武爱龙,何觉民. 温度对油菜核不育系贵引AB育性转换不育株雄性育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7)
.
|
[10] | 梁骏,郑有飞,麦博儒. 酸雨胁迫对双低油菜籽粒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涂金星,傅廷栋. 油菜品质育种现状及展望[A]全国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学术讨论会文集[C], 2000
.
|
[2] | 官春云,李栒,陈社员,刘忠松,王国槐,熊兴华,林良斌,何业华. 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2
.
|
[3] | 张书芬,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傅廷栋. 甘蓝型油菜杂种后代芥酸含量及含油量的表现及其杂种优势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
[4] | 李兰玉,陈苇,杨清辉,罗延青,董云松,李根泽,王敬乔. 甘蓝型油菜Fad 2基因RNAi载体无选择标记转化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