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1 条
[1] 陈守江. 初始密闭包装及联合1-MCP处理控制梨和葡萄产后品质劣变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10 .
[2] 宋莉萍. 不同时期叶施PGRs对大豆花荚的调控效应[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1 .
[3] 刘立芹. 采后鸭梨衰老和褐变生理及调控[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
[4] 吴昊.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对果蔬保鲜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5] 唐燕. 猕猴桃和桃电学特性和生理特性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6] 尹海蛟. 果蔬采后温度激化处理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7] 郜海燕. 枇杷、水蜜桃低温耐贮性和抗冷害保鲜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8] 汪开拓. 热空气与天然挥发性物质对杨梅果实绿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9] 张鹏. 磨盘柿脱涩保脆防褐变调控机理及其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10] 姜爱丽. 蓝莓果实采后生理生化代谢及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5 条
[1] 龚魁杰,秦岭,刘敬方,李晓云. 鲜食糯玉米的气调贮藏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2) .
[2] 王守经,孙守义. 山东白皮大蒜辐照保鲜技术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1996,(04) .
[3] 王桂生. 板栗的采收与贮藏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5,(03) .
[4] 何开平,吴楚. 园艺植物衰老及保鲜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4) .
[5] 林青松,张和禹,张璐. 桑椹保鲜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6) .
[6] 胡青霞,陈延惠,王兰菊. 石榴贮藏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7) .
[7] 鲁红学,周燚,韩瑞丽. 魔芋与软腐病菌互作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9) .
[8] 张兰,王宏国. 不同成熟期瑞连娜苹果品质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9] 闫峰,常丽新,刘鑫峰. 柠檬酸与Vc协同处理对野菜小叶藜低温贮存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10] 武杰. 葡萄采后生理生化特征及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张和禹,张璐. 桑椹保鲜技术的研究[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5 .
[2] 林河通,洪启征,袁振林,蔡建元. 黄花梨果实冷藏适温的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5 .
[3] 林河通. 橄榄果实冷藏期间失重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8 .
[4] 刘伟民,张晓彦. 果蔬保鲜技术与设备[A]'2000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 2000 .
[5] 杨增军,王成荣,冯双庆,周山涛. 采后浸钙对雪花梨贮藏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1994 .
[6] 李正国,苏彩萍,王贵禧. 振动胁迫对猕猴桃果实成熟衰老生理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0 .
[7] 薛梦林,张继澍,张平,王莉. 减压和GA_3处理对枣果采后酒化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8] 王美军,石雪晖,蔡桂华. 桃贮藏保鲜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9] 蔡桂华,石雪晖,王美军. 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10] 张志,宋仁平,贾晓梅,温陟良. 鲜枣的贮藏保鲜研究概述[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