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1 条
[1] 高晓阳.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2] 耿小丽. 苜蓿单倍体、纯合四倍体的诱导及愈伤组织DNA含量变异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3] 林荔辉. 应用分子和常规技术通过籼粳交选育亲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4] 秦伟. 新疆野苹果繁育特性及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5] 刘成. 多年生簇毛麦基因组新重复序列的分离及其在小麦抗病新种质鉴定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 2010 .
[6] 郑维列. 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生态学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7] 文亚峰. 人心果品种资源亲缘关系及其授粉亲和性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
[8] 赵博. 十字花科植物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武汉大学, 2010 .
[9] 叶华. 大黄鱼SSR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10] 荣立苹. 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55 条
[1] 张晗,高永超,沙伟,李汝玉,戴双. 紫萼藓科植物DNA提取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1) .
[2] 陈静,胡晓辉,苗华荣,张建成,禹山林. 花生SRAP-PCR技术体系的优化[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5) .
[3] 葛方兰,周小奎. 紫茉莉不同花色植株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4] 徐海霞,张霞,阎平,杜金洲. 芨芨草基因组DNA提取与RAPD反应体系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9) .
[5] 王桂芳,李光华,栾天浩. 浅谈RAPD技术与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5) .
[6] 罗海燕,陈业渊. I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9) .
[7] 吕岩桢,王雷,张兴旺,郭传友. 山核桃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7) .
[8] 王永杰. 水稻BSL基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1) .
[9] 陈志宏,黄琳凯,张新全,王志刚. 正交优化法建立沙打旺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3) .
[10] 吴松权,孙丽娜,王立平,吴基日. 黄芪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张路,张启翔,潘会堂. 灰岩皱叶报春引种与利用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 2011 .
[2] 张林,成海钟,周玉珍,娄晓鸣,吕文涛,张文婧. 62个朱顶红品种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球根花卉研究进展2011[C], 2011 .
[3] 周建平,杨足君,冯娟,唐宗祥,任正隆. 黑麦特异DNA重复序列的分离与鉴定[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二)[C], 2005 .
[4] 张虎平,牛建新,王国安,虎海防,马兵钢,朱军. 适于核桃的RAPD-PCR反应体系的建立[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5] 齐建勋,郝艳宾,王克建,吴春林,王维霞. 分子标记在核桃资源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6] 任朝兴,黄建昌,李凌,肖艳. 番木瓜分子标记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6 .
[7] 牟少华,彭镇华,孙振元,高志民,李雪平. 马蔺(Iris lactea)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 2007 .
[8] 武荣花,王雁,彭镇华,李振坚. 我国石斛属部分植物的ISSR标记分析[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 2007 .
[9] 武荣花,王雁,彭镇华,李振坚. 我国石斛属部分植物的ISSR标记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 2010 .
[10] 严萍,郭洁文,焦旭雯,庞启华,赵翾,赵树进. 何首乌扩增长度多态性反应及银染体系的建立[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