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8 条
[1] | 张利芳. 苦瓜多糖的纯化及其免疫和抗氧化活性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2] | 刘洪霞. 粪鬼伞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和对S-180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 2010
.
|
[3] | 罗珊珊. 马尾树内生真菌D4115活性代谢产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
[4] | 龚拯. 双孢蘑菇单孢子杂交及杂交菌株酯酶同工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
[5] | 刘利芹. 荧光碳点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
[6] | 温远珍. 基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评价的肝脂消颗粒剂药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7] | 孟庆龙. 药用真菌桑黄发酵产物药理作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
[8] | 金月. 壳寡糖螯合锌的制备及其营养功能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
|
[9] | 陈晓英. 蘑菇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10] | 廖秀冬. 22-42日龄肉仔鸡实用饲粮中锌需要量评价敏感指标筛选与适宜水平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 条
[1] | 陈宏伟. 蛹拟青霉对三种重要微量元素的有机转化及有机转化物的功能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
[2] | 尚德静. 灵芝有机硒的生物转化及灵芝硒多糖的硒活性结构分析、抑癌作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0
.
|
[3] | 李典忠.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子实体及发酵液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2
.
|
[4] | 邵寒娟. A、O型口蹄疫双价疫苗研究[D]厦门大学, 2004
.
|
[5] | 姜荷. 姬松茸菌丝体中抗肿瘤、免疫活性多糖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5
.
|
[6] | 李羿. 茯苓优良菌种的选育、保藏和液体发酵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
[7] | 徐泽晶.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特性、寿命预估和加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
[8] | 刘吉成. 低分子量姬松茸多糖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
|
[9] | 贾乐. 冬虫夏草原生质体育种及液体富Zn、Se、Ge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
[10] | 廖宜勇. 取代苯类及部分氮杂环类化合物的QSAR研究[D]南京大学, 1996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1 条
[1] | 李艳婷,宋志刚,王琳琳,李欣欣,韩建荣. 姬松茸盆景培养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2,(02)
.
|
[2] | 沈业寿,陶文娟. 真菌的应用研究——真菌多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
|
[3] | 邓超,邬敏辰. 茶树菇深层发酵产物与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5)
.
|
[4] | 邓超,邬敏辰. 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5)
.
|
[5] | 刘高强,王晓玲. 姬松茸深层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3)
.
|
[6] | 杨洪双,郭彦,张新燕. 硒对姬松茸菌丝体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
[7] | 熊艳森,郭成志,魏赛金. 富集钙·铁离子对灵芝菌丝体培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5)
.
|
[8] | 高明燕,罗霞,郑林用,余梦瑶,许晓燕,江南,王世宽. 侧耳属真菌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
|
[9] | 郑艳. 浅谈中药的创新选题[J]安徽医药, 2003,(04)
.
|
[10] | 崔月花,章克昌. 灵芝液体发酵清除自由基活性产物发酵条件的优化[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 汪维云.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8
.
|
[2] | 万海同,葛立军. 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 2009
.
|
[3] | 刘洪霞,田文莹,王志兵,邱芳萍. 粪鬼伞多糖的提纯与定性研究[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 2008
.
|
[4] | 姜红波,林启训,赵卫星. 姬松茸的营养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 2005
.
|
[5] | 王梅英,陈慧斌,余清,陈绍军. 姬松茸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
[6] | 张光亚. 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策略[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
[7] | 李三暑,陈惠成,雷锦桂,颜明娟,郑永标,林新坚. 姬松茸镉污染防治及其机制[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
[8] | 庄毅. 中国药用真菌的现状与展望[A]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
[9] | 庄毅,张李阳,谢小梅. 中国药用真菌事业发展阶段目标的设想[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
[10] | 颜丽君,郑焕春. 姬松茸~(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育种试验初报[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