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8 条
[1] 夏洪应. 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2] 陈步明. 新型节能阳极材料制备技术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3] 郎俊伟.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0 .
[4] 王明艳. 过渡金属化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1 .
[5] 王新宇. 超级电容器用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6] 刘海晶.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多孔碳电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 2011 .
[7] 袁磊. 碳气凝胶储能电容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1 .
[8] 范新庄. 石墨电极的电化学改性制备方法与准电容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9] 汪形艳. 金属氧化物/碳微球复合材料超级电容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 2011 .
[10] 原长洲. 碳纳米管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超电容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5 条
[1] 张进. 钒化合物对氮化钼电极的影响[J]安徽化工, 2004,(01) .
[2] 陈友存. 纳米化学发展现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
[3] 王平华,郑明新,朱永华,房诗宏,刘进才,杨天雪. 脉冲刷镀的工艺与机理[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 1995,(02) .
[4] 毛定文,田艳红. 掺锂聚苯胺/活性炭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
[5] 朱敏,何积铨,李成华,郑秋麟,任新广. IR降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电化学测量结果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2,(02) .
[6] 王晓峰,王大志,粱吉,刘庆国. 实用型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器制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2,(06) .
[7] 吴可,仇卫华,曹高萍,周国治. Li_4Ti_5O_(12)作为混合电化学电容器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6,(10) .
[8] 靳添絮,陈杰,白永强,王海杰. 基于超级电容器的混合动力装置设计与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9,(05) .
[9] 刘广林. 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放电特性与产品设计[J]蓄电池, 1995,(03) .
[10] 张昊,蒋洪寿. 改性木钠对负极电极性能的影响[J]蓄电池, 1999,(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石凤浜,陈步明,郭忠诚,袁飞刚,刘建华. Mn~(2+)掺杂不锈钢基β-PbO_2电极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的影响[A]2011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1 .
[2] 夏熙,刘洪涛. 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贮能装置——超电容器[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3 .
[3] 王毅,杨文胜,D.G.Evans,段雪. Co-Al水滑石(LDH)超电容性能的调控[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4] 侯敏,刘力,王璐,梁海潮,邓正华. 氧化剂(NH_4)_2S_2O_8处理活性炭对储能性能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5] 何积铨,刘洪群,朱敏. 混凝土IR降对钢筋腐蚀电化学测量的影响[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 2010 .
[6] 吴坤,李飞飞,陈平. 设计性实验教学:双电层电容的测量[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 2010 .
[7] 翟楠松,张东来,徐殿国,佟强. 超级电容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7 .
[8] 杨颂,梁磊,郭鹏义,杨耕. 介绍一种新型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
[9] 张琳,李步广,刘洪波,张红波,何月德. 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电极材料的工艺研究[A]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 2004 .
[10] 李平. 炭材料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开发[A]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