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89 条
[1] 朱江. 1,7-二溴庚烷的合成及相关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2] 张晓伟. N,N'-双(N-羟乙基氨丙基)草酰胺桥联多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3] 王晴晴. 纳米金属的制备及其在处理典型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 2010 .
[4] 周捷. 萃取与溶剂回收联合装置的开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
[5] 宋小毛. 环境中氯代烃分析方法及污染土壤气相抽提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
[6] 蒋飞. NVF-DADMAC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造纸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0 .
[7] 刘信宁. 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抗坏血酸酯化衍生物的酶法合成研究[D]江南大学, 2010 .
[8] 王婧. 利用小黄鱼下脚料开发水产调味料及酶解液生理活性初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1 .
[9] 吉鑫. 共轭羰基化合物溶剂效应的红外光谱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10] 王秀红. 煤液化油中芳烃/环烷烃分离规律及其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8 条
[1] 邱滔. 全氟烷基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
[2] 王波. 含氯废液高温氧化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9 .
[3] 代正伟. 聚丙烯分离膜的亲水化[D]浙江大学, 2010 .
[4] 赵鑫. 黑木耳分级多糖抗氧化活性及其相关生理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5] 李杨. 高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动力系统变工况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
[6] 姜占坤. 间歇精馏循环全回流新操作方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7] 周伟涛. 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在污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研究[D]江南大学, 2011 .
[8] 李明华. 罗布麻纤维抑菌成分与抑菌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 2011 .
[9] 邬文俊. 蝶翅微纳结构的光学特性及变色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10] 韩鸿波. 氟磺酰亚胺碱金属盐和离子液体:合成、表征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45 条
[1] 杜庆柏,李亚东,郭卫民,张华林,王军. 偶联剂对火焰喷塑复合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 1998,(10) .
[2] 贾勇,鲁传华,赵贤普. 氯代十八烷的合成及表征[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 .
[3] 曹凤霞,曹笃霞,王玉洪,李国忠. 两个D-π-A型查耳酮类染料的光物理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
[4] 许强华,周世平. 胆红素的提取和含量测定[J]安徽化工, 2005,(04) .
[5] 吴之传,马怀柱. 双(塞二唑胺基)茂基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2000,(03) .
[6] 吴之传,陈光跃,倪士传. 对二茂铁基苯甲酸的合成和表征[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2001,(03) .
[7] 黄小华,王修然. 以β-二酮类为配体的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2001,(04) .
[8] 吴笳笛,阚国仕,陈红漫,李贺民. 双酶水解法提取水溶性苦瓜多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1) .
[9] 赵胜亭,齐伟,徐顺利. 烟台富士苹果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4) .
[10] 王秀丽,李叶云,周会. 败酱草中肌醇含量测定[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2,(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张婧,艾臻,施云海. 有机溶剂中微量水分的脱除技术进展[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潘勇,蒋军成.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脂肪醇闪点预测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3] 张力,白林,李康兰.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色谱[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
[4] 焦向科,伍林,易德莲. 纸色谱法及其应用研究[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 2007 .
[5] 张鹏程. 碱脱水——间歇蒸馏从异丙醇水溶液中回收异丙醇[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
[6] 方江,武斌,朱家文,陈葵,吴艳阳. 水-2,3-丁二醇-丁醇体系的精馏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07 .
[7] 应蓓. 发动机冷却液的毒性及其处理[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 2008 .
[8] 张烈银. 对绿色环保粘合剂的再认识[A]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循环经济与绿色包装论坛论文集[C], 2008 .
[9] 胡敏杰,邬宁昆,李颖. 高香草酸和愈创木酚的HPLC同时测定[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 2005 .
[10] 张来新,杨琼. 新取代冠醚及其缩氨脲化合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