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桂英. 公证文书证明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5 .
[2] 陈岚. 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D]西南交通大学, 2014 .
[3] 田佳. 我国民事判决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35 条
[1] 张进德. 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 2010 .
[2] 夏秀渊. 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 2010 .
[3] 解锟. 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0 .
[4] 郑现喆. 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0 .
[5] 邬先江.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0 .
[6] 果海英. 西法东来的样式[D]华东政法大学, 2010 .
[7] 张雪樵. 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0 .
[8] 王忠春. 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 2010 .
[9] 刘颖. 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0 .
[10] 淡乐蓉. 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70 条
[1] 王亚明.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2] 尹春丽. 论中国法制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1,(00) .
[3] 翟中东. 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1,(00) .
[4] 李学宽,郭志远. 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4,(01) .
[5] 张娟.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4,(02) .
[6] 胡玉浪. 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8,(01) .
[7] 张嘉军. 扩张与限制:试析两大法系两种不同反诉观——兼论我国反诉制度的未来走势[J]安徽大学学报, 2005,(02) .
[8] 冯雷. 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关系之重构——从民事诉讼模式角度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05) .
[9] 刘帆. 论我国定罪司法解释的标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3) .
[10] 刘兵,凌晓明. 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2 条
[1] 郑在义,刘辉. 民事行政检察调查权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 2007 .
[2] 李亚凝. “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 2011 .
[3] 肖建国. 群体性利益的保护与公益诉讼——以民事诉讼为中心的研究[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 2007 .
[4] 杨雅妮. 环境诉讼中正当当事人问题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 2007 .
[5] 卞建华,王睦冲. 论污染环境犯罪中的严格责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 2009 .
[6] 王亚男. 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0 .
[7] 张百灵. 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0 .
[8] 李扬. “责无旁贷”亦或“袖手旁观”——从报销权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司法介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11 .
[9] 王璐璐. “路径依赖”话语下涉诉信访的变革逻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11 .
[10] 郑磊. 论先决问题的司法判定模式——兼议民事诉讼中间裁判制度之完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