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柏虎. 离心膨胀动态补偿高速工具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3 条
[1] 张鹏. 双相钢电阻点焊性能特征与焊接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
[2] 李大奇. 叶片双面磨抛系统及路径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3] 曲海军. 金属切削毛刺形成的数值模拟及控制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 2011 .
[4] 沈春根. 高速加工工具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应用基础研究[D]江苏大学, 2011 .
[5] 梁良. 面向绿色切削的热管刀具散热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6] 刘峰. 基于粘度可控水基润滑液的高速陶瓷滑动轴承主轴设计[D]天津大学, 2010 .
[7] 陈光. 基于韧性失效的航空轻合金切削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8] 杨树财. 精密切削钛合金Ti6Al4V刀具刃口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 .
[9] 范依航. 高效切削钛合金Ti6Al4V刀具磨损特性及切削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 .
[10] 林海龙. 剪切角、流屑角模型及刀具状态监测方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57 条
[1] 胡延平,卓林松,王承章,赵光,陈定一,沈永德. 粉碎辊辊圈车削修整装置设计与应用的技术参数确定[J]安徽工学院学报, 1989,(04) .
[2] 马廉洁,于爱兵,于思远. 氟金云母陶瓷钻削参数对刀具磨损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05) .
[3] 叶玉刚,尹燕. TC4合金切削有限元模拟动态本构模型的建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06) .
[4] 于启勋,杨广勇,沈文琪. CrMnSi和CrNiMo系列高强度钢加工性评述[J]兵工学报, 1990,(02) .
[5] 王贵成. 两侧方向毛刺形态的界限转换条件[J]兵工学报, 1997,(01) .
[6] 王贵成,朱云明,张春晔. 两侧方向毛刺形成的数学模型[J]兵工学报, 2003,(04) .
[7] 张丘,黄交虎,尹锐,唐维. 高聚物粘结炸药切削表面的细观形貌与形成机理[J]兵工学报, 2010,(10) .
[8] 陈章燕. 研究切削过程的新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1989,(02) .
[9] 陈章燕. 磨削力的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1990,(04) .
[10] 陈五一,D.K.Aspinwall. 用 CBN 刀具高速切削灰铸铁的试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8,(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杨志翔,王金明,敖明,艾传智,杨东军,赵福令. 切削刀具对C/C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 2006 .
[2] 张波. 高硅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车削力试验研究[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3] 张健,伍万斌. 挤压螺纹技术在微波盒体制造中的应用[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8 .
[4] 盛精,苑伟政. 基于Marc的金属铣削过程的参数化建模与仿真[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 2006 .
[5] 龚志强,刘宇. Ti55钛合金机械加工性能研究[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 2010 .
[6] 刘宁. 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组织和性能研究与切削加工有限元模拟[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 2008 .
[7] 袁子荣,吴张永,顾毅,王强,刘海昌. 铜电解阳极加工铣耳刀具的设计与试验研究[A]2002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
[8] 栾宇,解润锋. 大型薄壁件-转轮室精加工分析[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 2009 .
[9] 张吉明,谢明,杨有才,李季,陈永泰,崔浩,刘满门. Y_2O_3/La_2O_3/Al_2O_3/Cu新型铜基复合材料研究[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
[10] 陈涛,赵清. 高速雕铣切削技术[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