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0 条
[1] 高丹. 硅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
[2] 廖祥飞. 磷酸亚铁锂/硬碳锂离子电池的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 2011 .
[3] 刘洪成. 反胶束法合成纳米新型高性能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重差分相液膜实验设备的改进[D]东北师范大学, 2002 .
[4] 王晨生. 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湿化学合成及其性能检测[D]中南大学, 2002 .
[5] 曹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氧及其掺杂化合物的制备与研究[D]中南大学, 2004 .
[6] 常建卫. 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中南大学, 2004 .
[7] 陈立宝.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及其掺杂材料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4 .
[8] 王兴杰. LiCoO_2和Li_xM_yCoO_2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3 .
[9] 李若愚. 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LiNi_(0.8)Co_(0.2)O_2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5 .
[10] 位辰先.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殷月辉. 引入Fe_2P的LiFeP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其高倍率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2] 唐新村. 低热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嵌锂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2 .
[3] 刘建睿.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的制备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1 .
[4] 李荣华. 锂离子矿物固体电解质与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研究[D]福州大学, 2003 .
[5] 汤宏伟.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x)M_xO_2(M=Co,Al,Mn)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3 .
[6] 朱先军. 层状锂镍基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用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 2003 .
[7] 梁彦瑜. 新型能源材料—电化学电容器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D]兰州大学, 2006 .
[8] 高理升.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合成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
[9] 张爱波.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xNi_(1-x)O_2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6 .
[10] 李建军. 氧化锆基连续陶瓷纤维关键制备技术[D]山东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 条
[1] 闫时建,田文怀,其鲁.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近期研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1) .
[2] 夏熙. 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MO_2的发展——EV和HEV用化学电源的潜力(Ⅱ)[J]电池, 2008,(06) .
[3] 沈十林,周欣山,倪瑞澄. 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液相合成[J]电池工业, 2000,(04) .
[4] 刘小虹,余兰. 锂离子蓄电池纳米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 2003,(06) .
[5] 翟金玲,魏进平,杨晓亮,高学平,阎杰.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 2005,(11) .
[6] 孙文彬,谢嫚,张联齐,陈人杰,刘兴江. LiCoO_2的TiO_2包覆原理探索研究[J]电源技术, 2012,(01) .
[7] 王英,唐仁衡,肖方明,卢其云,彭能,李海涛. 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LiCoO_2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3,(02) .
[8] 王英,唐仁衡,肖方明,卢其云,彭能. Study on LiCoO_2 cathode materials with well performanc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5,(Z1) .
[9] 李军,黄慧民,李大光,赖桂棠,夏信德. 锂离子电池纳米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与应用, 2007,(03) .
[10] 马海红,史铁钧,宋秋生. PMMA/SiO_2杂化纤维的制备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