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4 条
[1] 姚凤娟.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2]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3] 王俊忠. 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4] 侯钰荣.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5] 彭祺. 镧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内源激素与类黄酮代谢影响[D]江南大学, 2010 .
[6] 李春艳. 小黑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生物合成和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 2010 .
[7] 钟秋平. 橡实淀粉加工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8] 郭营. 小麦不同矿质营养处理下苗期、产量和籽粒性状的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9] 郑成岩.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10] 王平. 不同氮效率类型小麦氮代谢差异及其机理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56 条
[1] 刘建军,赵振东,徐亚洲,宋建民,许友芬. 淀粉质量与面条煮面品质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6) .
[2] 刘建军,赵振东. 面条煮面品质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4) .
[3] 宋建民,吴祥云,刘建军,刘爱峰,赵振东. 小麦籽粒特性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2) .
[4] 时岩玲,田纪春. 小麦不同Wx蛋白缺失材料及其F_1代糊化特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2) .
[5] 王东,于振文,张永丽,张珍. 收获时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5) .
[6] 王旭东,于振文. 施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6) .
[7] 周国勤,张应香,李宇峰,李明慧,李刚. 信阳234的籽粒灌浆特性及蛋白质、淀粉积累动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1) .
[8] 裴玉贺,宋琳,潘启苗,张恩盈,郭新梅,宋希云. 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提取方法和积累过程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5) .
[9]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9) .
[10] 刘爱峰,程敦公,李豪圣,宋健民,刘建军. 近年来山东省小麦育种骨干亲本材料品质特性鉴评[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郑艺梅,郑琳,华平,胡秋丽,黄霞. 糙米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变化的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农科卷)[C], 2005 .
[2] 范雪梅,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花后干旱和渍水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 2003 .
[3] 曹卫星,姜东,戴廷波,荆奇. 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与调优栽培技术[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 2004 .
[4] 李春燕,封超年,郭文善,王亚雷,张容,朱新开,彭永欣. 不同小麦品种支链淀粉链长分配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的关系[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5] 闫艳红,杨文钰,张静,万燕,罗庆明.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7 .
[6] 樊高琼,杨文钰.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品质效应[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7 .
[7] 谢志霞,李存东,孙红春,朱继杰. 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源库间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特点[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7 .
[8] 郭江,李金才,郭程瑾,郭新宇,张风路,赵春江,肖凯.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和密度调控效应[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7 .
[9] 宋健民,李豪圣,戴双,刘爱峰,刘建军,赵振东. 小麦淀粉合成酶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10] 马东辉,王月福,林琪,刘义国. 花后不同土壤含水量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