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51 条
[1] 郑芳. 茶树接种VA菌根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丁建. 不同因素对老青砖毛茶品质形成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3] 赵常锐. 祁红特征香气成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4] 徐文平. 四川绿茶苦涩味偏重成因分析及降低苦涩味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5] 刘晓慧. 山东黄茶叶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6] 张华永. γ-氨基丁酸(GABA)对玉米幼苗抗逆性的效应、作用机理及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7] 李钊. 绿茶茶汤色泽变化的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8] 傅秀花. 酶法提高绿茶浓缩液风味品质与安全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
[9] 林长欣. 普洱茶中的风味成分及微生物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D]暨南大学, 2010 .
[10] 龚福明. 云南传统发酵豆豉中乳酸菌多样性及高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肖宏.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龙井茶滋味品质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
[2] 黄亚辉. 茶树种质间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差异及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3] 杨新河. 普洱茶色素提取、分级及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4] 龚雨顺. 茶氨酸的分离机理与定量分析及抗衰老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5] 高春英. 顺序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选择性测定三种氨基酸的研究[D]东北大学, 2009 .
[6] 张春林. 泸州老窖大曲的质量、微生物与香气成分关系[D]江南大学, 2012 .
[7] 朱旗. 速溶绿茶加工中主要风味物质变化规律及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0 .
[8] 龚加顺. 魔芋多糖在茶饮料中的稳定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1 .
[9] 倪德江. 乌龙茶多糖的形成特征、结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10] 陈海霞. 高活性茶多糖的一级结构表征、空间构象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78 条
[1] 何金明,连之新,王文娇. 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1) .
[2] 张珂,薛正莲. 工程菌产酶制备GABA测定条件的优化[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2,(01) .
[3] 何奕波,严静. 影响信阳毛尖茶叶品质的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4] 周坚,廖万有,丁勇,黄建琴. 超微茶食品加工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
[5] 王迎春,李春华,刘晓军,唐晓波,魏鹏,罗凡,王云. 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6] 周继荣,秦志华. 杜仲绿茶杀青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7] 袁新跃,江和源,张建勇,刘晓辉,崔宏春,江用文,鲁成银. 不同树脂载体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7) .
[8] 沈丹玉,尹军峰,许勇泉,袁海波,陈素芹. 不同品种鲜叶生化成分对红茶发酵效果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
[9] 刘洋,胡军,李海民,范坚强,洪祖灿. 乌龙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3) .
[10] 赵素芬,刘晓艳. 西湖龙井茶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 条
[1] 钟兴刚,刘淑娟,李彦. 高花青素优质黑茶开发前景探讨[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2] 银霞,郑红发,黄怀生,赵熙,粟本文. 高香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3] 张晖,姚惠源,姜元荣. γ-氨基丁酸的功能性及其在稻米制品中的富集利用[A]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C], 2002 .
[4] 戴前颖,夏涛,高丽萍,李钊,吴平. 绿茶汤呈色物质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5] 陈林,宛晓春,陈键,张应根. 茶氨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6] 张凌云,谭耀森. 不同发酵处理对单枞茶酒理化品质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7] 陈玉琼,程倩,马蓉,胡平,王冠丽. 青砖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8] 许勇泉,尹军峰. 绿茶茶汤冷后浑特性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 2010 .
[9] 黄亚辉,郑红发,黄怀生,王旭. Gabaron茶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A]湖南省茶叶优势区域建设会议暨湖南省茶叶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10] 曾贞,罗军武,杨阳,王旭. 微波固样方法研究与应用[A]湖南省茶叶优势区域建设会议暨湖南省茶叶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